有别人支持,他根本不可能保住尊位。
祁元訢最大的支持者——凉国公蓝玉——到底还是被诛了,就连与蓝玉一同入狱的那几位,也没有幸免。
和未来的藩王之乱比起来,功臣权大才是宣武帝更加不愿意看到的画面。
藩王上位做皇帝,利益受损的是东宫一脉,至于宣武帝,无论是藩王还是东宫,都是他的血脉,就算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预计,但对天子来说,肉总还是烂在他们老祁家自己的锅里的。
可是对东宫一脉的人来说,叔叔当皇帝,好处能有自己做皇帝或者亲兄弟做皇帝大吗?
所以东宫必须团结起来。
懿文太子没了,东宫失去了靠山,祁元訢的背后有太多的支持者,反而成为了阻碍他成为继承人的一大原因,母族势力微弱、在这一点上显得身家清白的祁元詝得到天子青眼,被封为太孙。
可是,在东宫一脉的储君之位保住之后,太孙就需要各方的势力支持了。
虽然没了凉国公及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功臣元勋,但是,祁元訢的身后还是有一批勋贵势力,看在他外公的情分上支持东宫的。
太孙本人在遭遇光幕异变的挫折后还是有天子的支持,祁元訢身后有一定的势力,东宫如今就靠他们两个撑着。
至于吕妃,吕氏家族没人,天子还在,他们也需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太得意忘形。
太孙能和祁元訢兄弟相得,甚至,因为祁元訢的身份和贡献,未来他必须要厚待这个弟弟,这是报酬,在他人看来,也是他这个非正嫡所生的太孙对待正宗嫡皇孙必须要要做到的——在别人看来,天子立孙,遵循嫡长继承,那正嫡所出的祁元訢比他更有资格当太孙,储位没了,合适的报酬总得给人家。
太孙和祁元訢都想让东宫的地位再稳固一些。
光幕文字给他们造成的影响还是太大了,若是天子动念,转立赵王,实在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能让天子继续将藩王掌权作为国之大政继续实行下去了!
藩王是天子的儿子,和天子是一家人,藩王也是他们的叔叔,但在争夺皇位这一点上来说,与他们不是一家人!
时值八月,中秋大宴刚过不久,宴会的时候,天子与诸王父子情深,与诸郡王祖孙情深的场面,实在不能让太孙觉得开心。
藩王权重,便会欺凌朝廷。
宣武帝不怕,难不成,未来的皇帝也能不怕?
太孙觉得自己必须要找一个应对之法。
光幕上的记载之中,他为何受到了如此诟病?
还不就是他和藩王们不对付,未来肯定采取了某些行动嘛!
直接向皇爷爷说,太孙是不敢的。
同理,也没人敢在这一方面给藩王们上眼药。
弄不好就是一个离间天家父子的罪名啊!
脑袋好好地待在头上不好吗?非这么想脑袋搬家?
可是一点尝试都不做,太孙又不甘心。
老爷子对藩王弄权还是很防备的,若是能说动天子改制,未来也不需要他那么辛苦去削藩。
于是乎,在八月底,有大臣上了请择名门淑女为皇太孙妃的奏疏。
虽然言辞隐晦,但这道奏疏里,通过详细说明名门淑女为妃对太孙的好处,说明了一点——藩王势大,不仅在封地上有兵权,多数藩王的王妃也都是名门贵女,太孙本就母家衰微,再没有个得力的妻族,实在处境堪忧。
这道奏折被留中不发,不过宣武帝在之后,和太孙进行了一场详细的谈话。
光幕文字的存在早早打破了宣武帝固有的认知,让他认识到,孙子和儿子之间,并不能和睦相处,他之前所做的防范,还远远不足。
可是彻底地打压儿子,又不符合宣武帝一直以来的方针。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