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客流量的问题,原本想的是针对那一片写字楼群的所谓白领们,但是现在白领们还没有白领们的意识,对快餐的需求还没有这么多。
尤其是那一片的写字楼,早就形成了固定的吃饭的模式,有非常习惯的这几家餐馆,都是去他们那里端菜,口味适应,彼此了解。
常来的顾客,反倒是那些在商业区闲逛的人,过来会吃上一顿快餐,算是吃个新鲜。
价格不算太贵,比小炒餐馆便宜上不少,虽然比盒饭贵一点,但是菜式比盒饭要稍微精致一些,又比较有特色,也有什么煎牛排呀,炸鸡腿之类的套餐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至少在这个时代还不是特别流行这样的快餐套饭。
关键是,快餐店里的装潢不错,简约舒服,这笔盒饭那种街边小凳子,或者根本没地儿坐的要好多了,适合不是特别有钱的逛街的。
第二个就是菜式问题,基于受众的缘故,所以菜式是越新奇,越容易被人接受,反倒是那些家常菜,吃的人要少一些,所以程晓雪又根据未来的快餐常用的一些套饭,花心思再订了一次菜单,让李长庚他们去尝试。
李长庚对于尝试菜式是非常积极的,一方面他对厨师本来就有兴趣。
第九百六十三章 来上京了
另一方面是李长庚觉得程晓雪给出了这么高的工资,又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一样的存在,生意这么马马虎虎的,他过意不去,他也想生意很好。
第三就是口味的问题,程晓雪制定的菜式的口味,多是改良菜,这样造成了没有自己的特色,索性她直接沿用了李长庚他们家乡菜的形式,只是把辣度稍微调低一点,再加上她自己家乡的菜式。
这样一来,他们的风格也就凸显了出来,总有几个愿意尝鲜的,稍微重口味一些的,会喜欢他们这里。
虽然目前只能算是持平的状况,但是程晓雪很有信心,她相信未来快餐店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不过,这闲着也是闲着,所以她又在策划第二家店的开店地点,针对第一家店的受众,她选择的第二家店决定就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广场,商场步行街之类的位置。
宋芸和林一飞绝对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找店铺这方面,宋芸那一个眼神下去,就有人巴巴的把好位置的店铺以极低的价格送上来。
跟这些千金小姐,大户人家的少爷认识,这也算是占了极大的一个便利了。
第二家店在十二月上旬的时候终于开了起来,李长庚和他的兄弟一人分管一家,李长庚的兄弟也把老婆孩子带上来,再请上清洁工和洗碗工,也算是忙得过来。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