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通过翻译,范宁才知道皮罗文和皮罗德兄弟游历了宋朝后,两人回热那亚写了一本书《东方游记》,轰动了整个欧洲,无数的欧洲商人都想直接去东方,不愿再受阿拉伯人的中间盘剥。

很多商人人都沿着皮氏兄弟的轨迹前往东方,红海的船只在艾扎卜港卸货,陆路转运到尼罗河谷的忽斯,在沿河到亚历山大,这一直是热那亚、威尼斯商人前往东方的传统商道,有专门的卡里米商人运营,主要是比较安全,这一群欧洲商人就是这样过来的,途中走了整整四个月。

这条商道范宁早就听说,艾扎卜港就是今天的古塞尔港,忽斯就是今天尼罗河上的古斯,相距四百余里,这是条古商道。

数十名欧洲商人听说范宁居然知道科隆,顿时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尤其为首中年男子,他就是科隆人,不过范宁知道的科隆大教堂,他却没有印象,科隆的教堂很多,范宁所指的大教堂要两百年后才开始新建。

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他的好感。

“你们乘坐骆驼花了多少时间?”范宁问道。

为首的中年男子叫做班塞,全名叫做路德维希·冯·班赛,那个少女就是他的女儿,叫做阿莎贝尔·班塞,只有十二岁,父女二人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吕德斯海姆,班塞是经营东方货物的大商人,他们一共有六十余人,都是罗马神圣帝国中北部的商人,这一次,众人结伴前来东方寻找商机。

班塞通过翻译道:“陆路时间不长,只有三天,遗憾就是无法运送太多的货物,所以我们这次来东方,是想购买一些高价值的货物,像丝绸、比较珍贵的香料,精美的上等瓷器。”

范宁沉吟一下道:“其实你们可以在艾扎卜港可以购买一座大仓库,货物存放在仓库里,这样一次可以购买很多货物,然后专门派人从海港运送货物到亚历山大港,这样不很好吗?”

范宁的建议让众欧洲商人呆了一下,他们开始小声商量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走东方商道,很多事情没有想到。

这时,新港各大衙门的主官纷纷赶来码头拜见范宁,让一群欧洲商人大感惊讶。

范宁问市舶使张延道:“这是第一批欧洲人吗?”

“他们不是,来得最多的是热那亚和威尼斯的商人,他们好像是另一个国度的西方商人。”

就在范宁打听这群欧洲商人时,旁边小女孩阿莎贝尔却在歪着头打量范宁,她对范宁充满了好奇。

“先生,你是东方帝国的大官吗?”阿莎贝尔抬头望着范宁问道。

范宁刚才在和班贝尔一群人聊天时,已经隐隐听懂了他们在说什么,范宁前世会不少德语,中世纪的德语是新高地德语,后来才慢慢融会贯通变成今天的德语,但毕竟是一脉相承。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