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还无,婚期在即,我真有些心烦意乱了。如果有一天被他知道了我的身份,唉想起来她就头疼。

小姐,不必担心,明郡王定会有弱点,小姐只要有耐心必会寻出。田双劝道。

惜日还是一叹,也只有如此了,有些事qíng却是急不来,毁婚是件大事,明路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必不会冒死犯难。

只是,下个月就要大婚,时间真的太紧了,若要给她一年的时间该多好,她就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对付明路了。

一夜辗转,次日未时,惜日又来到十香楼。

昨晚和纳兰他们约好在十香楼汇合,再次来到十香楼,想起昨天对小香梅的无礼不禁还是有点愧疚。昨日她怕小香梅知道自己的身份,也怕小香梅是一种试探所以才如此对他,说了那一番狠话,但其实她并无恶意。

今儿一进十香楼,跑堂小二异于往常不冷不热的招呼,想来是因为昨天自己对小香梅的出言不逊已得罪了这里的人。不过,惜日也不在意,纳兰准时赴约,跟来的还有傅津,禧恩身处军中事qíng较多,没有跟来。

昨天那一幕,想必在众人心里刻下了不灭的痕迹,再加上李瑜和田惜日一个模样的刺激,今儿一见面,傅津就对昨日之事津津乐道,不绝于口,时而笑着夸张地学叫着我的路路听得人毛骨悚然,时而哀叹,明路好福气啊,但很明显是幸灾乐祸。

明路今日迟迟没有出现,纳兰猜测定是有什么事qíng耽搁了。

不过幸好他没出现,否则看到傅津这副样子,定要摆上一张冻死人的臭脸。

惜日道:那样的女子,会有rǔ明郡王的名声,明郡王不娶也罢,为什么不gān脆毁了这门亲事?

纳兰一叹道:这门亲事是圣上亲自指婚,能是说毁就毁的吗?

傅津也道:瑜弟不知,明路这婚事是圣上指婚,除非一方死了,根本就没有退婚的可能。

除非一方死了?这句话令惜日心qíng顿时一落千丈,她怎会不知,圣上的赐婚,是金口玉言,万无更改的了。而今,她拼命所作之事或许只是徒劳,只会令自己处于更加尴尬的境地而无法挽回,可事以至此,已无退路,她既然决定拼上一拼,那么就必然要全力以赴,否则如果她就如此甘愿受摆布,她后半生定会在后悔中渡过。

那明郡王什么时候大婚呢?惜日明知故问。

纳兰回道:下个月十六。

这么急?明郡王既然不喜这门亲事,又毁不了,退不掉,不如想办法推迟也是好的,说不定峰回路转,还有办法可行。惜日道。

傅津在旁附和:诶?这倒是个好主意,毁婚不行,但总可以推迟吧,这田惜日也太可怕了,明路真娶了她怎么受得了?嘻,我的路路。

纳兰却淡然道:推得了一时推不了一世,早来迟来不都一样,你我说不定也会被皇上指婚的。

这句话说到了惜日的心里,也说到了傅津心里,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纳兰洒然一笑道:别提这些了,一个女人而已,再闹还能上天?一过门就是明路的人了,明路如何管教都可,瑜弟也不必太过挂牵。眼看就快秋闱了,听说京城已经来了许多举子,都聚在翠峰楼里,我们不如也去凑凑热闹。

傅津笑道:嘿,我到听闻,宫中大太监秦习的养子秦字保也是个有才气的,我到挺好奇这太监的儿子是个什么样子。

纳兰的扇子敲在了傅津的头上,傅津比纳兰小两岁,总显得轻佻孩子气,纳兰笑道:口无遮拦,真要遇见了你可要守些礼术不要太过莽撞。

傅津不以为然。

明路此刻还没到,几人也不再等,只吩咐了十香楼的小二,让他告知明路去翠峰楼寻他们。

一行人出了十香楼,招摇过市,不知为何,他们什么也没做,就连傅津都看似中规中矩的走着路,但惜日就是有一种很招摇的感觉,街上众人会下意识地给他们让开路,街上的女子们总是偷瞄他们,偶尔与惜日目光相遇,也立刻羞涩的躲开。有些人在旁耳语,小声议论,偶尔偷瞄他们几眼,惜日暗奇,便低声问纳兰,这是为何?

纳兰笑道:瑜弟,你不知道吧,京城里,可称我们是京城四少,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如今又来个瑜弟你,变成了京城五少,大家都在对你好奇,猜测你的出身和来历,如果可以,必然要到你家去登门求亲也是有的。

求亲?惜日gān笑。小弟出身低寒,怎敢和几位大哥并称京城少爷。

嘿,瑜弟,这你可千万别让他人知道,瑜弟你这般俊美,怕到时候登门求亲的可要挤破你家的门了,哈哈。傅津在旁笑道。

纳兰虽笑,却也点头,道:瑜弟还是小心些,这些人知道你跟我们在一起,你若是官家子弟,他们到会忌惮几分,但若知你只是出身商贾,难免巴结奉承,少不了许多麻烦事。

惜日应诺,她的身份还是越少提及越好。便故意岔开话题道:明郡王今儿不知被什么事耽搁了?

傅津低声笑道:嘿,昨夜明路喝了个烂醉,只怕又被他额娘管着不许出门了。

明路的额娘?惜日暗自上心。

纳兰却在一旁低喝:傅津别乱说。傅津不以为然,但也不再多说。惜日不好多问,自然也一笑置之。

谈话间,翠峰楼到了。

距秋闱还有一个月,京城里陆续来了许多举子备考和活动关系,这翠峰楼历年来是举子们聚集之地,也是举子们在考试前暗中较量的地方。

听闻举子们虽然都是文人,但较量的方式可是多种多样,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奇门盾甲,排兵布阵,甚至是刀枪棍棒,都会被拿出来较量,本来是文人的科举考试,可因这几年皇帝重视文武兼备的人才,而且常在秋闱前期派暗探在民间暗访,所以无论文武,都会在此时被举子们大张旗鼓地拿出来较量。运气好的,秋闱不中,也会有机会被官家缆入朝中效力。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