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赵家条件只能算还行,跟姜家有距离。姜父看中的是赵向东这个后生,人好其余条件可以适当放松,反正闺女婚后随军,不住赵家,置再多大物件,她也难搬走。
现在县里结婚,流行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农村人钱少还弄不了票,一般想置办齐全不可能,能有其中一样就羡煞旁人了。
姜父姜母商量好了,赵家怎么也能弄个一两样,对方有一样,他家就陪嫁一样,有两样他家就陪嫁两样。
还有立柜、平柜、梳妆柜等嫁妆,姜家早两年就让人打好了,存在后屋里。
至于姜宁的私房,姜父姜母再暗地里给的,就不放在明面,毕竟财不可露白,嫁妆再多就太扎眼了,且与彩礼相差太远,也打赵向东的脸,不利于夫妻和谐。
老头子,如果陪嫁就一大件,是给买手表还是自行车。姜母琢磨。
我要手表。
姜父换没答话,姜宁就探头进来,她听到最后一句,就顺口答了,爸妈,手表我能带着呀。
不害臊。
姜母笑着拍了一下闺女手臂,拉她在身边坐下,老头子,闺女说得对,手表能带去省城。缝纫机笨重,所以才第一时间被排除了。
最好赵家彩礼也是手表,闺女女婿一人一块。
爸妈,如果还有自行车的话,我就拿着票好了,到杨市再买,反正是陪嫁,我家爱咋就咋地。
如果在林县买,肯定归赵家人用,自己陪嫁,爸妈的血汗,姜宁舍不得。
直接带票的话,她有钱,也不用爸妈再给了。
闺女说的对。
姜母赞同,光其他嫁妆已经很好看了,这些大件实惠些更好,没必要便宜了别人。
姜父也点了点头,摸了摸闺女发顶,一眨眼就那么大了,要嫁人了。
姜家欢喜中带着不舍,总体气氛是愉快的,相较而言,赵家就复杂多了。
彩礼一百二十块钱,三转一响大件随你们意,日子就东子休假。
赵家堂屋门敞开,赵老头吧嗒吧嗒抽着水烟筒,赵母拉了条凳子给妹子坐下,一家老少整整齐齐,安静听着赵二姨带回的话。
一百二十块钱?
二姨刚歇下话头,赵大嫂孙秀花惊呼出声:这乡下地头的,哪家闺女值一百二?姜家这是要抢钱?!
她嫁过来时,娘家就收了十块钱加半袋子粮食彩礼,还是粗粮,这也就七八年功夫,怎么就成一百二十块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