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地皮是在郊区,而且还不是近郊。厂房兴建起来后,普通工人们未必乐意搬迁的。毕竟交通不便还荒凉,就算舍得给公交车的票钱,也没公交到位啊。

现在工人们除了住宿舍的那一拨,其余的都是每天回家的,现在突然要搬这么远,一周回一次家都麻烦,这恐怕就算加薪也无法解决问题。

影响到全部工人的利益,工人们很自然就拧成了一股麻绳,面对这种情况,就算是大老板姜宁,也不能采取任何强硬手段的。

得工人们心甘情愿才成。

加薪实在不是一个好办法,加多少才让人心甘情愿呢?

彭弘毅等人高兴过后,就开始忧愁这个问题了。

不过不等他们愁多久,姜宁就拿出一个相当有力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在厂区边缘兴建员工福利房,类似国营大厂的那种福利分房,不过两者分配制度不大一样。

工作满一年拥有分配资格,不过入住后这房子依旧属于厂里的。等该员工再连续工作九年,这房子才彻底归他。

这十年内房租不用交。

这是目前第一批搬迁的员工才拥有的福利,等以后郊区渐渐发展起来了,福利房依然有,但获得资格就会难很多。

姜宁这个提议一出,彭弘毅等人立即拍案叫绝。

对于国人来说,有什么能比一套房产更重要呢?哪怕这房子远了点,但依然属于自己不是?

忘了说,目前商品房还没见影子,单位福利分房是主流,杨市绝大部分人住房还是比较紧凑的,多少人梦寐以求一套房子,哪怕一室一厅也是很好的。

这种大环境下,恐怕只要一宣布,厂里员工会迫不及待地要来。

姜宁难题迎刃而解,她甚至还能绑定一大批熟练工人,厂子凝聚力空前。

当然了,这个想法很好,但前提是她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

这地还是租的呢,在上面建房分给员工,不得先得到政府同意,签个补充协议。

最起码得政府承诺,不管以后是否有变故,这块地皮上的福利房和房子主人都是不动的。

不然说啥都白搭。

不过姜宁估计,这个应该不会太难。自从几百万知青被允许返城后,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现在有私人愿意出来分摊一点压力,杨市政府应该挺乐意的。

果然,姜宁和陈磊一说,对方诧异,稍稍想了想,他明白过来,笑道:我给打个报告,应该没啥问题的。

你这资料给我留下一份,我一起递上去,要是成了,我就你打电话过来签个补充协议。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