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睿闭着眼,冷淡地回答:“我弟弟肇事逃逸,我家人换了我和弟弟的身份,冤枉我入狱。我不叫陶刚,我叫陶睿。”
冯医生看过他的案卷,当初他那样说却没有任何证据支撑,而他自己也大受打击慌了手脚,看上去更像心虚。陶家父母和“陶睿”的女朋友都坚称他是陶刚,肇事车辆的方向盘上也是他的指纹,这在所有人看来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了。
不过冯医生隐约觉得陶睿说的才是真相,他试探着问:“你和弟弟感情好吗?”
陶睿回道:“好啊,为什么他们这么对我?”
“你是怎么对弟弟好的呢?可以举两个例子吗?”
“他做错事害怕被骂,我替他顶了;他犯了错我纠正他,他成绩不好我教他。”
冯医生是研究心理学的,闻言就猜到问题出在哪了。如果陶睿说的是真的,那两兄弟间恐怕早有隐患。
弟弟犯错没得到真正的惩罚,反而有哥哥顶罪,心里就会养成逃避的习惯,养成让哥哥顶罪的习惯。
兄弟出生只差几分钟,哥哥却管束教训弟弟,这让弟弟心里不服,很容易起逆反心理;哥哥成绩好给弟弟讲题,这让弟弟嫉妒,容易生出和哥哥交换位置的欲望。
而那个所谓的女朋友,据说是两人的邻居,是他们共同的青梅,产生感情很正常。三个小孩子一起玩,长大后,哥哥和青梅成了情侣,弟弟就成了被排斥在外的,他一定不喜欢,一定嫉妒青梅选了哥哥,很容易想要取而代之,获得隐秘的成就感,那就是踩在哥哥头上的成就感。
冯医生把自己的想法快速记录下来,又问:“你恨你的亲人吗?”
“恨。”陶睿言简意赅地回了一个字,声音却很平淡,就像说今天天气很好一样寻常。
冯医生小心地问了一句,“你想报复他们吗?”
“我想要回我的名字。”陶睿这次答非所问。他没说要报复回去,可冯医生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之后冯医生又问了陶睿喜欢什么颜色、什么图片、什么音乐、什么食物等等。
在陶睿离开后,他的报告里写的是:此人对要回身份以外的事无欲无求,创伤过重,有犯罪倾向,但针对的目标固定,暂时判断对大众无害。另,患者没有臆想症,判断其自述真实性很高。
随着陶睿和冯医生见面次数的增多,冯医生对他的病情也越发了解,写出的报告倾向性十分明显,就是相信陶睿说的话,他是被冤枉的。冯医生还犹豫着在报告里写上了“高智商罪犯”几个字,怀疑陶睿再受刺激可能会发展为高智商罪犯。
这些报告监狱领导看过了,也给当初判这个案子的法官和其他参与人员看过。他们都不太相信,反而怀疑冯医生的水平没那么高。因为心理医生这个职业,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多少带点不信任,并不觉得他们能判断准确。不然审犯人都让心理医生审得了,那么厉害一审一个准。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