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思考了一分钟。
这一分钟内,顾蓦的心跳得很快。
一分钟过去,顾蓦听到赵言殊的声音:“师哥,应该......是有误会吧。”
听到“误会”两个字,顾蓦心登时一凉,他不希望赵言殊这样想他,忙开口道:“没有误会。”
可赵言殊想说的是,不是她对他有误会,该是他对她有误会。
“言殊,我今天所说并非误会,我是认真的。”
没有哪个时刻比现在还要认真了。
“今天谢谢你。”
如果没有赵言殊迈出这一步,他也没有勇气在三年后向她提出,想要追求她。
说罢,顾蓦将桌子上的醪糟一饮而尽,在赵言殊反应过来之前,他已经离开。
看着他匆忙离开的背影,赵言殊想起有一次她路过顾蓦的课堂。
她在门外听到了顾蓦的声音,听到了某句她所知道的句子,于是驻足听了一会儿。
门半开着,从外向内看过去,课堂基本座无虚席,而顾蓦站在讲台上,神情认真,正在讲刘勰的《文心雕龙》里的词句。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意思是说文学作品的变化与社会安定或动荡相关,而文坛的盛衰与时代的动态紧密相关。
她记得他随机叫学号提问了一位同学,问的是他前一天布置的任务,而那位同学支支吾吾没有回答上来。
明显是没有好好预习。
可顾蓦没有严厉地批评那位同学,而是引用了丰富的典故“劝学”,并表达希望以后同学们都能好好预习。
让那位同学坐下后,他再提问预习相关内容,不再随机叫学号,而是让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他那天布置的任务有一定难度。先随机叫学号,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而后叫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是想知道同学们自我预习的水平。
又通过那段“劝学”,让同学们重视预习。
这些都是顾蓦的课堂安排,缜密有序。而站在讲台上的他,讲课时像是运筹帷幄的军师,那是腹有诗书的自信。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刚刚近乎“落荒而逃”,离开自己眼前。
赵言殊盯着自己碗里的汤圆愣了很久,她想起了当年的事。
汤圆色白形圆,像雪球一样。
而汤圆和雪球的不同之处,在于汤圆是热的,雪球是冰的。
可汤圆和雪球的相同之处在于,制作它们的双手,都是有温度的。
一个雪球,这是顾蓦对她最早的主动。
那是在S大校园里。
*
三年前。
顾蓦到S大交流学习三个月,课余在学校的时候一直跟着欧立,而她身为欧立带的研究生自然也是一直跟着欧立的。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