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这一气体率先用于战争,并在后续过程中不断进行进一步研发。当然,一些别的国家也立刻进行了相关研究,化学战争成了这场大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死伤无数。
在看着敌军士兵在一片黄绿色气体中,做出类似‘旱地溺毙’的痛苦姿态时,哈伯仍在为自己的成功大笑。
当然有很多人指责他。他的妻子克拉克·伊美娃因不堪忍受而饮弹自尽,当他获得诺贝尔奖时,其他科学家都不愿意和他同台领奖。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为了更快结束战争。
他说:‘在和平年代,科学家属于世界;但在战争时代,科学家只属于他的祖国。’
他确实很爱德国。
直到德国战败以后,他还试图通过‘海水炼金’的方式来帮助德国赔偿战败赔款。当时他的研究所里有个研究员,每次测试海水中的含金量,都比其他人测出来的高得多,但最终发现这是因为那个研究员戴着金丝眼镜,而事实上海水中根本没有那么多金元素。于是这个方案就失败了。
之后哈伯就潜心搞学术,把自己得研究所打理得非常好,科研成果也都是顶尖的。
但是讽刺的是,他是个犹太人。
之后希某人上台,他因受到迫害只能离开了自己出生、长大的德国,并最终客死异乡。
他的墓碑上还刻着:他永远是德国最忠实的奴仆。
但是他所发明的毒气,在他死后被进一步开发,应用到了针对犹太人的屠杀中。
他的旧友爱因斯坦也说过:‘哈伯的一生就是德国犹太人的悲剧——那种单恋的悲剧。’”
龙同学诧异地看着我,我知道现在的我在他眼里闪闪发光。
*
其实我给初三生讲这个故事时他们一般没什么反应,好像不太能get到我的意思,但是高三生果然还是更能共情。
为了方便传复习资料,下课后我加了龙同学的社交帐号,回家路上我就看到他发了票圈:你永远也不知道一个看起来枯燥至极的老师脑子里藏了多少故事。
差不多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有了一点点做一个老师的信心。
坐在地铁里,我想,或许我不用那么紧张,或许我是可以用比较轻松的姿态去上一节课的。
同时,我的手机“叮咚”一声。
打开社交软件,是大佬涵找我:小王啊,周五那篇推文我看了,我觉得还不错,第一篇推文能这样已经很好了。我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你,而且你也有进步空间。我找了一个专门做公众号运营的朋友,让他给你稍微讲讲,你等下加一下他好友,就说是我让你加的就行。
我:好的。
然后大佬涵就给我推了个名片过来。
我定睛一看——好家伙,安非他命。
--------------------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双更,上一章记得看鸭!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