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供的红薯苗果然也没叫人失望,尽管受到某些时代条件的限制,亩产还是高达5000斤,实在让禹朝这个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人们大吃一惊,甚至有不少村民在亲眼见证这个结果后直接捂着脸哭了出来。
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看到刚从地里□□的一筐筐还沾着泥块儿的红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老人家地里刨食了一辈子,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高产的粮食种类,激动地热泪盈眶。
一位全身打了好几处补丁的大娘捂着脸倒进身旁的人怀里,声音哽咽道:“……如果亮子能多撑几个月,遇到这种好时候,哪里还会被活活饿死在家里呀……”无名的悲伤在人群中蔓延,大家都是从饥荒的年代里咬牙撑过来的,忍饥挨饿的痛苦记忆沉甸甸地镌刻在柳家村每个人的脑海中。
宿知袖虽不曾亲身体会,却依然能从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一种沉重感,沉默着抿紧了嘴角。
最后还是沈嘉奕沉声道:“诸位放心,朝廷始终没有放弃过大家,前几年饥荒的时候也从岷广一带调救济粮,还从京中派了我等帮助各个县发展脱困,如今更是有了红薯这样的好东西,以后的日子我们会越过越好的!”
醇厚的嗓音极具穿透力,给低迷中的柳家村人打了一剂定心针,更何况比起搜刮民脂民膏的前任县令,沈嘉奕可以说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自来到河阳后一直致力于减轻各村的负担,为村人从郡里争取更好的政策,更是经常下访各村了解民情,河阳县在他的治理下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要知道在他上任前,河阳县简直是郡里的老大难,毕竟这里地域偏远、土地贫瘠,又没有可以挖采的矿井一类的资源,实在是穷得叮当响,每次过来收赋税都让差人们头疼不已。
如今却是大不一样了,最起码各村勒紧肚皮,日子好歹还是过得下去的,各种卖儿鬻女的惨案也少了许多。沈嘉奕本人的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宿知袖明白凭他这么精彩的履历,家里在朝中地位也不一般,回到京城后必然大受重用,从此平步青云,故而一直没放弃和对方打好关系,当然沈嘉奕自身的为人处世也值得敬佩。
收获了这么多红薯,不仅是柳家村人高兴,整个河阳县都沸腾了,县里对于“发现”红薯的大功臣宿知袖也另有嘉奖,不仅送来一块象征荣誉的匾额,还免了宿家三年赋税。
来自各村的村民们围在柳家村田边许久,至晚方散。而沈嘉奕及村长、宿知袖等人则早早从人群中撤了出来,几个人围坐在村长赵平家商量在全县划地种植红薯的事。
这件事其实早有风声,河阳县就这么大,各村之间互通姻亲,每天都有村人在村子间走动,就如柳家村不少小媳妇回自己娘家的村子看看,彼此唠唠八卦家常,不消几天红薯的消息就在全县传开了,如今还有柳家村这样第一年种就收获开门红的例子,各村村长可不就坐不住了么,早就围到县衙里请沈县令做主让柳家村带着其他村子一起发展。
听县里的师爷把其他村子的诉求说了,宿知袖端着茶杯没说话,赵平先笑着打了圆场。
这件事柳家村内部也早就开会讨论过,像红薯这种能救命的东西不可能由柳家村一村独占,其他村子迟早要跟着一起种,粮食无论在那个年代都是头等大事。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