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你听的没错。”计长淮不再掩饰,“计南恺是我的本名,我也是那个计家死了十三年的弃子。”

姜凌呼吸一滞,想不清缘由,更不理解计长淮改名换姓的理由,“你到底哪句话是真的?”

“凌阳,也许有些长,能听我讲完吗?”

姜凌抬眼看他,也许这一次她应该静静听完,姜凌缓缓点头。

“跟我来吧。”

计长淮带着姜凌到了隋家后院祠堂,隋家的祠堂比别的宗祠修得都要大整整占据了整个院子,姜凌从没有靠近过,大门打开以后那整个祠堂立着一块一块石碑,那上面满满刻着姓名。

“这是……”

“还记得西疆隋家军十三年前的那件事吗?”

“……丝南十万大军压境,为了守疆,隋家军三万人命丧丹彤谷。”姜凌想起了那一年发生了颇多的事情,也是计长淮救她上来的那一年,但是她想不到这与他有什么关系。

那年计长淮才到十岁,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才能与他联系上呢。

计长淮走到了那最里面的石碑顶端拿出了一个卷轴,递给了姜凌。

姜凌接过卷轴打开后发现有着父皇熟悉的朱批,只是那上记录的事件让人从头凉到了脚底。

十三年前,东瑜与丝南起了争端,在西疆守边关的是隋家大公子隋辛。

战事一触即发,但是那年东瑜国境内颇为波折根本分不出多余的兵力去支援。

隋辛回传军情等待朝廷定夺。

此前西疆支援南部评定战乱拨出去五万人至今还未归还,整个西疆只剩下五万守将,但丝南按照情报来看派来了十五万之上的兵力。

西疆根本抵挡不住,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且西疆一旦被破,他身后是平坦的中原腹地,敌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指首都。

先皇那时还在南部亲临前线,计国公监国,那时计国公还是先皇最信任的臣子,最可靠的兄弟。

战报送到京城的时候所有大臣都慌了神,丝南这是趁着东瑜战火纷起也要分一杯羹。

就算他们能在中原劫住丝南那么也是损失惨重,所以西疆是必定不能破的。

但是五万人如何能守住十五万人的兵力?

计国公给出了答案。

西疆丹彤谷,两片悬崖高耸,正好用于迎敌,那时兵部传出的指令是隋家军三万兵力前去迎敌,两万留守等待援兵。

只是留下的两万守将确实等到了援军,只是不是几万大军那么简单,而是——

丹彤河上游溃堤,洪水汹涌而至,隋家三万兵力和敌军十万大军全部命丧丹彤谷。

这就是他们的“援军”。

隋家自然是不信这是什么巧合,因为计景逸根本就没有安排援军。

先皇归京听闻此事也是十分震怒,西疆虽然是守下,但那三万将士尸骨无还如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援军有没有调一查便知,致使三万将领身亡即便是有着国公的爵位先皇也保不了他。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