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祝连国拿着筐去园子里摘了些菜,然后就骑着自行车往城里赶。

迎着暖阳,他边骑车边合计着晚上做点啥好。他姑娘那个小馋猫,今天虽然没点餐,可早晨只吃了半碗饭,明显食欲不振。他这当爸的得给闺女做点新花样。小儿子已经能吃辅食了,不过人小,胃口也小,炖个蛋就行。

一辆车从前面开过,扬起的灰尘糊了他一脸,祝连国决定了,下一步他们家要买辆车。四轮车以后主要就农用了,可以考虑再买辆面包车,干啥都方便,还能运货。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半夜听我有一间恐怖屋,佩服作者的脑洞。

第44章 前奏

转天一大早,郝村长和祝连国就蹬上了自行车往乡政府赶。

乡长姓郑,五十来岁,长着一张国字脸,威严中透着几分和善。

祝连国和村干部过来开会时见到过几次,算是混了个脸熟,只是没有说过话。

他们来的正是时候,再等一个月,到了农忙期,估计人影他们都见不着。

听到两人寒暄,祝连国才知道原来他们村长竟然和乡长是老同学。

不说还真看不出来,主要是他们村长看着比人家老了十岁不止。

寒暄过后,几人才步入正题。

“东林,我这回来是想跟你咨询点事儿,我们村的情况你也知道,土地不少,可是地方偏僻,人少,还穷,这两年还流失了一部分人口,村子就更发展不起来了!”

说到这个话题,郑乡长也是面露愁容,他们也动员过很多次,可是郝家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还真是不尴不尬的。

要是再偏远一点,村民一般就不会有往外走的心思。要是再近一点,比方说高家村那样的,也会有外来户在这定居。

可他们郝家村却是往里迁的少,往外走的多。尤其是年轻姑娘,大多会选择外嫁,而本地的青年,又有不少找不着老婆的。再这样发展下去,村里剩下的恐怕都是老弱病残了。

郑东林本以为他想要乡里想些措施解决他们人口外流的问题,或者是把人口过剩的村子的人口迁到他们村。

可这好地界儿人人都愿意去,又穷又偏的地方,谁又喜欢去吃苦呢?

正发愁到时候如何答复对方,只听郝村长又说道:“我为这事也是愁得睡不着觉,正好小祝脑子活,给我提供了一点新思路,若是能办成了,不仅能解决眼前的危机,还能带动整个村子的发展。”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