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以荀氏这天命碑消息传得这么快,除了荀氏推波助澜,也是有时知故意放水的意思。

宁州、蕲州和长安都在北方,要是天灾真要大规模爆发,那这两个地方总不会全都置身事外吧?

时知隐约记得荀延后来在金陵建都就是因为觉得长安“不详”,至于怎么个不详她是完全不记得了,想来总不会是因为郑氏住过他就嫌弃吧?

当然了,如果说这三个地区真全都幸运逃过一劫,那时知只能对这“天命”服气!荀延一定是老天亲儿子!

从过了年开始,崔氏治下北方所有州府都在组织兴修水利,一些河渠不多的地方则组织挖井,“工业司”专管冶器的部门在去年就开始制出更耐用且省力的挖掘器具。

今年“农业司”也在北方春耕前已经开始大力组织种植更耐旱的粮种。

虽然不一定是今年,但防患于未然,时知如今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此次去靖州除了去安排驻军换防的事,另一个就是她要组织屯田事项,万一北方来个大规模旱灾、蝗灾的,边境必然也要受到巨大影响,边军屯田自救是唯一的法子。

与此同时崔教授已经从启智书院回清河,他和时知决定把空间里的玉米拿出来种植,前两年其实已经在试验田试点过,不用化肥、人工捉虫的耕种环境下,理想状态产能达到亩产一千多斤。

如今高粱、小麦、水稻的亩产都已经提高,耕作方式与耕耘工具不断改良,现在好年景下的农田平均亩产收个三百斤不成问题,这玉米到了普通百姓手中总能收个六七百斤。

“这是老蔡他们组研发的耐旱品种,是专门为缺水少雨的地区准备的,但它有个缺点就是一旦遇到降水多的年景就容易生病,减产很严重甚至绝产。”

崔教授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决定推广玉米,他带得农业培育学生已经七八十人。这粮种培育总算能说一句“后继有人”,此时把玉米拿出来风险也能降低不少。

“我带一些农科学员去靖州,军营屯田种植,其实比在桐州更方便控制,那里气候也更适合这个类型的种子。”时知此刻心里其实也没那么有底,但她必须未雨绸缪,天灾控制不好比战争带来的后果更可怕。

靖州

时知这次来靖州组织军营屯田动静并不大,屯田养兵自古有之,不是什么稀罕事,崔氏这次除了规划的地方偏僻些、防卫要求严格些并没有特别的地方。

要说特别那大概是这种金灿灿的海外品种模样很陌生,起码负责耕种的士兵都没有一个见过的。

“玉米这名字倒是贴切,看着怪稀罕人的。”

新庄家的习性大家虽然陌生,但其实并不难伺候,甚至大家感觉它的种植要求比那些清河的小麦和燕麦都要省事儿些。

这几万亩农田有四分之一种了这种新粮食,大家心里其实有些没底,万一这玩意儿在靖州这种干旱少雨的地方“水土不服”咋办?

时知此刻同样有些虚,她倒不是担心玉米“水土不服”,她是担心它长势太好!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