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尚书令崔瀚身边围绕了几位六部重臣。
“我看其中有些蹊跷,这谢舒之前在江南名声不显,好巧不巧,去年被告退回家的姜鸿收为弟子,才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他就能在这会试一举夺冠?”
说话的人是兵部尚书王奎,他这般笃定,是因为吕朔毕竟年少成名,可谢舒却并非如此,何况会试榜单公布前还有呈榜这一道工序,礼部尚书朱涵又是皇帝的人。而谢舒恰巧有几分来历,选中他,也说得过去。
可即便心知肚明这是庆帝授意,他们难道能直接质问吗?但如果就这样任其由之,那么以后岂不是还要一让再让?
因此王奎一早得知此事后,便等着崔瀚来了一同商讨。
然而崔瀚闻言似乎陷入某种思虑之中,一时不曾言语。
倒是一旁的户部尚书顾谦拖长语调道:“这么说来,此人和中书令吕大人还是同一个师门,可看样子,不过是欺世盗名之流。”
户部尚书顾谦是朝中元老,也是顾贵妃的父亲。旁人都知道顾谦素来处事小心,从不以皇亲国戚自居,反而不偏不倚,因此在朝中地位特殊。
能在吕朔当面说出这种毫不客气的话语的人已经不多了。
周围人闻言不禁都有些发笑,偷偷看向吕朔漠然的脸色,这话想必膈应到吕朔心里去了,同时对谢舒也印象不佳起来。
顾谦此时暗暗叹息,他说这话是出自私心。
他虽然并不支持小儿子顾钟的想法,扶立三皇子为储君,不过顾钟到底是他的孩子,顾谦又怎能不知道子孙在江南和谢舒的纠葛。
谢舒绝不能得到重用,更不能出第二个吕朔了!
而顾谦清楚吕朔师门纠葛,吕朔决不会为他这“师弟”说上一句话,如今谢舒还未入仕,便已在众人心中留下一个才用不堪的烙印,即便高中会元,往后仕途也很难再进一步了。
这时,突然听到旁边一道散漫的声音从身后响起:“顾尚书此言差矣,当日在望川楼本王亲眼见过谢舒,他确实是才学卓然,为人萧肃,举止清逸,超凡脱俗。”
当听到来人的话语,顾谦苍老松弛的眼角极细微地抖动了一下,他慢慢转过身去,只见迎面走来的人身穿亲王制服,正是被称作“太平闲人”的裕王。
*
当天会试张榜,谢舒的名字第一个唱念,不到一日的时间,便轰然响彻了整个长安。
而后,不止是礼部来人为他登记泥金帖子,用来报给他的籍贯,就连长安不少士人也在四处打听他的消息。
原来自从科举大兴后,便有人开始编纂了一本《登科记》来记载每年中第者,而进士第一名,更是能够独得一页。民间迷信的人将此虔诚供奉,认为可以沾染几分才气。
之后,谢舒便接到了数不清的宴会邀约,相识宴,闻喜宴、烧尾宴等等,这些宴会邀请都是同科进士,谢舒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闭门不出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