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谁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虽然可以吃一波红利,但是也意味着高风险。

虽然开办工厂和管理生产队不太一样,但是在调动人员上还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卫海军将人员分为两组,一半负责木材厂的组建,另一半负责水泥厂的组建。

大家伙参与建厂的积极性很高,决定大展身手一番。

好歹他们也都是文化人,来到这里干农活,还被人嫌弃得啥也不是,受尽了白眼,心里面早就够够的。

现在兴办工厂,如果到时候效益好的话,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还能实现他们的价值,同时给当地带来一些好处,简直是一举多得。

经过一番了解,知青里头还真有一些相关经验的人。

刘文文的父亲就是木材厂的老板,所以从小耳濡目染,关于木材厂的一些事情他知道的相当多。

不过虽然都是兴办木材厂,每个地方的情况也不多,因为每个地方的树木不一样。

像他们所在的小镇,那里盛产榉木和楠木,非常适合打造家具。

但是卫家屯这里的树木,主要以轻省的梧桐树居多。

梧桐树当然也是不错的木材,高大笔直,搬起来比较轻,但是梧桐树做成的家具没用自己家乡榉木做出来的结实耐用,也就不太受欢迎。

“咱们非得做家具吗?我知道梧桐树做成乐器挺不错的。”冯丽建议说道。

刘文文:“做成乐器卖给谁呀?现在有几个人买得起,市场都没有,更不行。”

“其实梧桐树做成的家具也有自己的优点,到时候要不咱们在价格上便宜一些。”卫海军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刘文文听后:“这个倒是可以的,我觉得咱们可以做工上精巧一些,但是价格上实惠一点,这样就让人感觉物美价廉,肯定会有人买。”

大家伙觉得刘文文讲得非常专业,她很自然地被选为木材厂筹备小组组长,而且负责木材厂的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

水泥厂这边叶向红充当顾问,卫海军亲自管理。

木材厂好办,就算没有大型的机械,但是锯和刨子管够,很快就可以投入运行。

但是水泥厂的设备就比较麻烦,他们这里没有,必须得去外地买。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卫海军决定一个一个地解决,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整个半拉子工程。

“媳妇,我想着去整几台设备,你能跟着我一起去吗?毕竟在这方面,你比我有经验。”卫海军道。

--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