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悠然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后世很多东西,其实早在千百年前就有了痕迹。
摊子前围了不少人,都不着急赶时间。大伙别管认识不认识,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闲天,一会儿的功夫,烧饼就出炉了。
摊主一双手又粗又红,手套都不戴,“咔哒”一声把挡板拉起来,然后一手拿着木铲,一手托着竹篦,这样一边铲一边接,一个个热腾腾的烧饼就出炉了。
几乎比林悠然的脸还大,一面轻薄酥脆,粘着密密实实的芝麻,另一面稍稍厚些,略显宣软,中间一条细缝,用铲子破开,里面可以夹各种配菜。
轮到林二丫,摊主熟稔地问:“二丫来了?还是夹萝卜条?”
每次赶集卖完豆腐,许氏都会带二丫买一个夹腌萝卜条的烧饼,自己舍不得吃,只给二丫解解馋。
林二丫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次也是买一个,于是偷偷想着自己不吃,让阿姐吃。
她刚要点头,林悠然便抢先道:“夹猪头肉,要三个。”
摊主手上一顿,询问般看向许氏。
“听她的吧,这是我家长女,今日卖粘豆包赚了钱。”许氏语气温和,眼底却藏不住自豪。
摊主看向林悠然,不由夸道:“一早就听说集上多了个卖粘豆包的摊位,不仅豆包软滑甜糯,还送糖稀。原来是许娘子家的闺女,模样可真俊!”
“您过奖了。”既是阿娘的熟人,林悠然便屈了屈膝,行了个晚辈礼。
“诶呦,这孩子,真惹人疼!”摊主笑呵呵地多夹了二两猪头肉,把三只吊炉烧饼塞得鼓起。
许氏连忙推辞。
对方直爽道:“妹子就别跟我客气了,回头带几个咱闺女做的粘豆包给老嫂子尝尝就成!”
许氏这才笑着应下。
母女三人拿着烧饼,坐到一家汤饼摊上。
宋代的“汤饼”不是饼,而是水煮面条、面片汤等各种带汤水的面食。
汤饼摊一般会放着长条桌和木凳,不管买不买吃食,都能坐下来歇一歇。
这边,母女三人刚坐下,煮面的小哥便送上三碗热腾腾的面汤。又是熟人。
许氏执意给钱,对方却推说只有清汤没放面,不肯收。
淳朴的乡野,满满的人情味。
眼前皆是和自己一般打扮的淳朴百姓,仿佛每个人都带三分笑意,走路也是慢悠悠的,在日头底下一歪,能歇上大半晌。
热腾腾的烧饼夹着切成薄片的猪头肉,咬一口,烧饼酥脆,芝麻爆香,卤过的猪头肉劲道弹滑……
林悠然突然爱上了这种生活。
回去的路上,林悠然帮许氏扶着扁担,林二丫在前面欢快地滚着车轮。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