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倪言不愿意重新去正视的过往。
其实早在马尔代夫时, 倪言的第六感就隐隐约约察觉了什么。
一来她自己不愿过多谈及那段过往,二来季以川也一直逃避这个话题,就好像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这件事埋藏到潘多拉魔盒中,谁都不去打开它。
倪言在网络上搜出当年的新闻, 相关的报道并不少,就连标题也各有各样。
「杭州一男子刺伤路人, 勇敢路人空手夺刀」
「精神病人大街伤人, 致一少年重伤」
「杭州xx街案, 伤人者系精神病人」
「xx街伤人事件受害者年仅14岁」
「受害者少年的亲姐姐现场崩溃」
……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关注受害者,有的关注伤人者, 有的则想称赞那位不顾自己安危冲上去救人的英雄。
也不乏不顾受害者家属心情就强硬采访的记者。
有些记者,就像那洪水猛兽,在门外拨起海浪,多么渴望涌入病房,拍伤者,拍家属, 拍他们痛苦的模样。
倪言搜遍了全网的新闻,唯独没有看到有关那位英雄身份的任何报道,甚至没有任何清晰的图片或视频流传。她唯一能找到的也只是一个模糊又抖动的视频中的背影。
单从这背影来说,只能判断是一个男青年,除此之外便没有了再多的信息。
倪言瘫坐在椅子上,闭上眼都是那天的画面。
她当时实在没有过多关注救人的那个男人,后来她短暂失明了一段时间, 在此倪安平与死神搏斗的近两个月里,他们和各路媒体都想过找到那位英雄。无论如何,一家人都想和他说一声谢谢。现场的血除了倪安平的,也有那个人的,他在抢夺刀的过程中也被划伤过。
可是没有人找得到他,他就好像消失在了人海中,仅仅是那一天在那一条街出现过。
来时洁白的上衣,走时被鲜血浸染。
倪安平离开后的一年里,倪言活得像是行尸走肉,与父母的关系也恶化。
她怪自己,也怪父母把她说成罪魁祸首。但其实,不管她怎么宽慰自己,她内心深处亦是这么想的。
如果那次来杭州的旅游途中,不是她非要吃那一家烘培店的糕点,那天倪安平就不会拉着她坐了整整一小时的公车去到那条街。
如果没有在那个时间点,遇上那个人,安平就不会出事。
时隔三年,倪言忽然想掘地三尺也要找到那个夺刀的男人。
即便他的英勇没能救下安平,倪言还是想对他说一声谢谢。
那个场景给她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想必对他也是。
不知道他的人生是否还顺利。
盯着灰色墙上的挂画,倪言想起季以川说,这个家里的任何地方她都可以去。
不作他想,倪言已下意识走到了他的卧室门前。
那么,她进去看一看,应该也可以。
季以川的房间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些冷清。在倪言的意识中,季家的家庭氛围培养出来的孩子大抵不会偏好这样偏忧郁的色彩。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