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于是,随后的整整三年,雪城每日清早起身,在闷热狭小的工场间做事,遇到前面店堂忙时,便跟着资深伙计学招呼客人、算账、盘点呢绒布匹,就这样直到十六岁学徒期满。

那个时候,兆堃已经上中学了,不像小时候那么糊涂爱偷懒,功课好了许多,虽然不再需要别人帮着写作业。他没有兄弟,也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随着年龄渐长,与雪城的交情倒更深了,不管有什么都乐于拿出来分享。难得雪城是知趣的人,并不要求许多,只是时常借些旧课本和中外小说画报来看。

一个人的谈吐和见识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有些是天生的,更多的是经年累月的浸润积累,无心或者有意,雪城身上看不出店堂伙计的市侩精明,也没有工场间裁缝的木讷萎顿,打扮朴素干净,乍一看倒像是个中等人家出身,每日去学堂念书,懂事且识大体的孩子。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与众不同,方老板和大老板Gordon对他别加青眼,给他一个机会再一次走进学堂。那间学校和兆堃去念书的地方不同,本地同业公会办的,名字叫西服工艺专门学校,全然是手艺人去的地方,而且只是夜校,但不管怎么说,在那里雪城总算得以系统的学习的裁剪缝纫,以及纺织面料方面的知识。

又过了三年,雪城以优异的成绩从西服工艺专门学校毕业,在店里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手艺过硬,有品位,也有见识,二十岁未满就开始独当一面。有人妒嫉,有人不满,但这种情绪没能持续多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战争开始了。

抗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席卷整个世界的二战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先是兆堃留学英国的计划因为局势动荡泡汤,只能在本地继续学业,高中毕业之后,进入浸礼会沪江大学,学习化学。

而后便是长达四年的孤岛时期,三九年之后,欧洲陷入战火,舶来品奇缺,现货价格疯长,使用全部英国进口面料辅料的Gordon绅士商店自然不愿意自贬身价改用日本货,但若要继续原先的品质标准,涨价是必然的。幸好大部分客人都是不差钱的主儿,在远东殖民地过着天之骄子般的生活,店里的生意虽然受到一些影响,但看起来并不严重。

雪城却嗅到了令人不安的味道,他听一些常客说,已经开始安排家眷离开上海,这种做法在租界的侨民中间越来越普遍,而这些人一旦离开,Gordon绅士商店一大半的生意也就没有了。

与此同时,另一些人却在涌进这个城市——江浙各界的有钱人因为战乱逃难来沪,这些人中有不少纺织业的工商人士,他们不愿与日本人合作,也不甘坐以待毙,待战事西移,城市秩序稳定,便与上海同业一起,筹措资金,集中技术力量,在沪西一带重新开办工厂开始生产丝绸呢绒。

雪城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先策反了方老板,又和方老板一起说服Gordon将一部分辅料换成国产货。这一招既解决的原料紧缺的问题,也使得绅士商店的生意打开了新的局面。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