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他念出地名,“是你资助的孩子?”
“嗯。”步之遥坐到沙发上,她拿壁纸刀划开快递外包装,“我买了信封和信纸,要写回信的。”
周以寒看过有关步之遥的报道,报道中写到她变卖家产和父母遗物还债,还提了她家运营的慈善基金会。撰稿人说步家破产了,没有资金来源,那些被步家资助的孩子们又将何去何从。
“你想问我哪来的钱支撑,或者说供基金会吗?多卖掉一件东西,就有更多的钱。”步之遥涂掉快递的收件人信息,稀松平常的口吻,“说要资助孩子,结果我先跑路了,他们的未来谁负责呢?烂摊子谁会接手呢?”
“你的钱,都花在这上了?”步之遥也才十九岁,要承受家庭和生活的双重巨大落差,同时还要肩负孩子们的未来,这份责任感太过沉重,周以寒想。
这笔数目能支撑一段时日,哪怕自己虚度光阴,没钱入账,步之遥说:“够花的,钱我早就留够了。”
滚烫的血液流经全身,烤得他灵魂深处发烫,周以寒凝视着步之遥,轻声道:“步之遥是我见过最有担当、最有情怀的人。”
“你见过的人太少了。”步之遥的表述非常直白。
“我是见识少。”周以寒看着步之遥,未曾离开过分毫,“少到我只知道无数人会选择逃离,但你没有。”
他这种执着的倔强,让步之遥在回应上卡顿,她又道:“你多见见人,关注关注他们的事迹,就知道我排不上号。”
“那又怎样,他们离我都很遥远,你离我最近,我为什么要关注他们?”周以寒放任自己在失序的道路上疾驰。
他陈旧古板的躯壳里,在长出新的鲜活的血肉。
“你和我才认识多久?”步之遥顺手拿信要拆,“最近是有多近?”
“我……”植物急欲冲破压抑的土壤,周以寒刚要开口,步之遥拆信时刀尖一滑,信封被划出弧形的豁口。
“能帮你拆信的近。”他改了口。
基金会整体精简过一次,留下的工作人员工资照发,一支队伍在进行今年的走访。他们和步之遥说,资助的孩子们想给她写信,她托他们帮忙拍下孩子们的照片,随信寄来。
他沿信封边平整拆开,步之遥接过周以寒完工的信封,感慨道:“这封信好厚啊。”
信以家庭为单位装的,周以寒问:“这家有好几个孩子?”
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步之遥一看寄信人:“他是独生子。”
照片夹在信纸中,看信前她想先看,却在看到对方的脸时怔住。
帮捡起滑落的照片,映入周以寒眼帘的,是一名身穿民族传统服饰的少年,少年的眼瞳乌黑透亮,笑容淳朴又羞涩。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