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主要有三大织造,分别是江宁织造,杭州织造,苏州织造。
织造相当于皇商,负责提供皇室的布料衣服。后来渐渐扩大到各种器物,珠宝首饰,粮食等买卖。
最开始,各处的织造隶属内务府,任职的都是皇帝信任的包衣奴才。
比如著名的曹寅以及有姻亲关系的李煦一家,都是包衣出身,深得康熙信任。
后来,织造衙门大了,在康熙后期,就把这个部门,归属给了当地的衙门管辖,工部下单给各处织造衙门,户部出钱结算。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问题,最简单的就是,曹家李家都是康熙的亲信,职位是世袭,当地的官员谁敢管?
不仅仅如此,曹李两家,留下了一大堆的糊涂账,在户部欠了一大堆银子。
康熙在的时候,这些欠条就是一张纸。可惜康熙不在了,曹寅早已经去世。人走茶凉,两家欠下的钱,总得还吧?
曹家欠得最多,胤禛把这件事交给了怡亲王,让他去找曹寅过继来的儿子曹頫还钱。
曹頫说起来挺倒霉的,被康熙拎来做了曹寅的嗣子,他却不是曹寅,康熙对他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不过是念在曹寅的份上,让曹家继续做了江宁织造。
康熙一去,胤禛对曹家就更没感情了,念着当年随着康熙下江南,曹家招待过他。
怡亲王在其中替曹家说了不少好话,胤禛没有逼迫太过,允许曹頫去筹钱,慢慢还了就好。
苏培在旁边一听,艾玛曹雪芹家啊,热血顿时上涌,想要帮助一把,待他一看那些清单以及欠条,顿时哑了火。
曹家居然欠了三百多万两银子!
莫非曹家真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三百多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
苏培看过户部尚书哭穷的折子,康熙驾崩后,国库留下来的银子,仅仅只有七百五十万两。
曹家欠了快有全大清大半个国库的钱。
他在后世时,看到许多说法,曹家亏空的最主要原因,是康熙当年南巡,曹家几次接驾花了大价钱。
这点苏培承认,康熙更清楚,所以曹寅在户部借了十万两银子去做铜生意,最后亏了,康熙只当这件事没发生。
不提其他买卖,单单布料方面,曹家经营了几十年,不用交税一本万利的买卖,难道曹家赚的钱,还不够接待康熙五次?
曹頫的一年俸禄,不算各种冰敬炭敬等补贴,大约在一万两白银左右,闽浙总督也不过这个俸禄而已。
至于苏培自己,一年明面上的月例,不过八两银子,加上补贴些米,公费制钱,就是绩效奖金,差不多有一两左右。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