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手盖在眼睛上,热气熏得双眼通红。
第二章
朝廷上近来有些风波,除了边境大胜一事,朝内也是纷争不休。
广润县一事查了三月,皇帝自上而下撸的官员不少,顺藤摸瓜将江南道的苏杭俩刺史一屁股账也翻了出来,一锅端了。以小见大,永宁帝这番手段,绝不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广润县。
可不管帝王手腕如何,这空出来的两个肥缺,却是人人得见的。
既是肥缺,盯上的人也多。
今日朝会也是如此,忽有吏部尚书王振明出列,手持象牙笏,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广润县的事情虽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才会查出来苏杭两位前刺史的烂账。如今瞧来,且不说能力、出身如何,贤良廉洁方才是首选之要。”
许首辅淡淡说道:“王尚书此话有理,然为官是为民做主,若无能,便是有德有廉,怕也不能够。”
王振明躬身再答:“首辅说得极是,眼下臣恰有一位德才皆备,更是廉洁公正的人选。”
公冶皇室的血脉混有游牧民族的血统,面容线条深邃,身材也是高大。永宁帝一身正黑龙袍坐在上首,浓眉紧蹙,威严深重。吵了几日,他也有些厌烦,闻言便颔首,“卿家说说看。”
王振明:“今年乃是三年考课一结的日子,臣从诸多评等中留意到,有位官员的评价为一最四善,乃上上。再细看,过往数年的评价屡为中上,且政务卓越,实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巧的是,他也是苏杭的官员。”
礼部尚书黄正合道:“王尚书就莫要吊人胃口了。”
王振明呵呵笑道:“莫急莫急,此人正是十年前的科考状元许尚德,本就是前杭州刺史的佐官司马,去岁能查到关键证据,也正是他在其中出了大力。”
吏部尚书王振明在前头说着话,站在中段队列的莫惊春已经感觉到好几道视线若有若无地擦过他。
许尚德与莫惊春是同一场科考,如今十年已过,境遇却是各有不同。
许尚德在翰林院待了一年,就寻了门路外放出去做官,起初做的不过是小小县令。三年后因为评等优秀,被调去了杭州,又花了六年走到刺史佐官的位置,如今王尚书的推举若是成了,那登时就会成为杭州刺史。
十年走到刺史的位置,当真顺风顺水,祖辈积德。
但,许尚德娶的妻子却是王尚书的死对头林御史的女儿。林御史是太子的人,王尚书走中庸之道,瞧不出站队何方。这一次推荐之举,是在同太子示好?
等下朝,莫惊春点完卯便去了翰林院,他手里还有修撰的要务。
修缮前朝史书的活儿是从当朝永宁帝登基后就一直在做的事宜,他入了翰林院后也一直参与其中,如今十年将过,花费了数百人心血的前朝史书总算将要收尾,莫惊春不免比之前更上心。
翰林院来往的官员大多认识莫惊春,除了每三年一回被调进来的庶吉士,旁的多是诚心修学做事的官员。这里虽然清廉枯燥,但却是莫惊春最安心之所。
他既来,翰林学士便将部分监修的活计交托给莫惊春,乐呵呵地说道:“我还想这最后关头,你跑了可不成。”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