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吴、南梁大概也猜到燕国很可能在今年秋收之后南下用兵,彻底一统天下、澄清玉宇...真等到那个时候,南边还有什么胜算?就要趁着经历上一场大战才一年,燕国粮草不足时发动偷袭。
南吴和南梁并没有联军,他们很清楚,没有足够信任的联军是1+1小于2的,他们干脆是各自行动,走不同的路线用兵。
南吴和南梁这个动作,军事对峙线上的燕国军队也不是瞎子、傻子,也是有行动的。总之现在的情况是,南吴、南梁有心算无心,渡江成功了...然而也就是渡江成功了,他们面对北方随处可见的雄城堡垒,以及军事素养极强的燕国兵将,着实挠头!始终无法达成‘势如破竹’的军势。
这种情况给燕国争取了反应时间。
反应过来之后,自然是南下用兵的时间提前了...天下刀兵又将起。
就是不知道结果是依旧南北对峙,还是一举结束所有战争,又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始,接下来有百年太平岁月可过。
第101章 南方有变,最……
南方有变,最先动的当然是各路大军,这里情况虽然着急,高溶却没有立刻御驾亲征——这又不比当初北伐,是突然之事,天子怎么可以妄动?
高溶自己倒是计划御驾亲征,不过他也不强求去到前线。南吴、南梁都是强弩之末,去争几个想立功的武将的功劳?不是不行,没有必要。他比较理智地看待这件事,决定去前线坐镇后方,专管军需后勤、调度等事。
他人在不在军中,对于很多事是有影响的,比如一个决定,虽然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但又有几个将军敢那么不讲究?所以很多情况要是有一个人能够临机决断,又叫所有人服气,是能让军队战斗力上升几个等级的。
当然,前提是这个做决断的人不能是外行,或者是外行的话,懂得听取意见。
所以各路大军先动,高溶这里慢动,也打算与一路大军汇合,然后在前线后方驻扎。
临走之前,朝野上下如何没什么好说的,倒是后宫后妃们纷纷行动起来...送来各种‘心意’。
杨宜君正替高溶批一些不重要,但又不得不由他亲自批的奏章时,高溶走进了迎春阁,身后跟着一堆人——他刚刚应该是去了一趟寿仙宫。
杨宜君站起身来行礼,行礼完毕之后就站到一边去了。高溶看她,摆摆手:“十七娘继续批奏疏就是了。”
一边说着,高溶看了王荣一眼,王荣会意,让身后跟着的宫女们拿着手中抱着的东西出去。虽然都没有说,但杨宜君一眼就知道这些是什么了,最近后宫妃嫔总是会送来一些亲手做的针线...宫妃们为皇帝做点儿针线表达心意,这是很常见的,不是差这么个东西,还是‘心意’最重要。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