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秋打算每份责任书设一式三张,届时一张呈给圣上过目,一张户部存档,剩下的一张,就由当事人自己保管了。
不得不说林远秋这种能避免推诿扯皮的做法着实新颖,以至于后来等他把签了名字的责任书连同太庙修缮进程一起呈给圣上看时,景昌帝可谓称赞声不断,并很快让其他衙署也启用了这种能担责于身的做法,且收效甚佳。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今日咱们暂且不表。
······
第二日,西市就贴出了招乞丐做工的告示,给出的条件是包吃住,另每人每日再结算五文工钱。
虽给的工钱不高,可对每日饥一顿饱一顿的乞丐们来说,这样的条件已是相当诱人了。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才半日功夫,就有几百名乞丐过来报名。
确切的说,来报名做活的乞丐只有一百多人,其余全是跟着他们一起过来的家人,有的带着父母,有的则领着父母和妻儿。
会沦落为乞丐,大多都是家乡闹了灾,或是家里遭了难日子过不下去的。
而这些乞丐,平日分散在京城各处倒不显人数,这会儿聚拢在一块儿,看着却不是一般的多,且这还不包括那些没得到招工消息的。
几个主事见报名人数超出了原先的预计,加之乞丐们也不放心把爹娘妻儿留
在城里,于是他们都提出能不能不要那每日的五文工钱,只让他们把家人一起带着做活就成。()
主事们立马把这事报给了林远秋。
?小桂花婆婆提醒您《贫家子的科举路》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待林远秋到了西市,看见的便是一大群衣衫褴褛、眼中含着期待的乞丐们。
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没想到京城居然有这么多乞丐。
林远秋自然知道他们眼中期盼着什么,其实让这些老弱妇孺都跟着也不是不行。这些人虽然干不了重活,帮着做饭总是可以的,还有就是捡砖块这些,也不是多累的活计。再过一个多月马上就到北方的雨季,干活的人手多了,也能赶在雨季来临之前把太庙给修缮好了。
想到这里,林远秋便点头应下了乞丐们的请求,随后他让主事们按户给众乞丐做了招工登记,还跟原先一样,包吃住。至于工钱,改成每户每天五文。
一听官老爷不但都给饭吃,还不会少了他们的工钱,乞丐们当即喜笑颜开,一个个边磕头边高声喊着“多谢官老爷!多谢官老爷!”
而景昌帝这边,在听到此次报名做工的乞丐人数后,心中也是惊讶,他没想到京城竟有这么多乞丐。
都说人多势众,居无定所的人多了,日久难免会生出乱子。作为君王,景昌帝觉得自己应当重视起此事。
······
有了乞丐们的加入,岔子坡的草棚子不消几日就搭建完成了。随后众乞丐便忙碌到了石料的开凿和打磨当中。
其中的妇人和孩子们,帮着清理乱石堆中可以用作砌墙的砖块。
而年老些乞丐,则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把烧火做饭的活计全都担了下来。
几百人同时忙碌的场景,让原本静寂的岔子坡变得热闹了起来。
没了填饱肚子的担忧,此刻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脸上都多了舒展。再加上忙碌之余小娃儿还时不时会嬉闹追逐上一番,看着好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要说与这场景唯一不匹配的,恐怕只有蹲坐在草棚子里难展笑颜的丁永全和张孟了。
可以说,自来到岔子坡后,丁、张二人除了额眉紧缩,剩下的就是各种难适应了。
其实两人过来岔子坡前也算做了周全的准备。比如一天三顿吃食,都是让府里厨娘做好,再由小厮架着马车送往这边的。
除此之外,两人还把府里的浴桶拿了过来,这样每日的泡澡依旧有了保证。
至于寝具更是不能少,松软舒适的枕头被褥肯定也带了出来。只是被子的事好解决,睡觉的床铺却是不能够的,他们总不能把府里的拨步床也给抬到这边来吧。
所以这几日最最困扰丁永全和张孟的,正是睡觉的问题,两人都有肥肚腩长着,躺在用硬木头搭成的临时床铺上,想翻个身都难。等到了第二日早上,全身上下就没有不酸痛的地方。
这样熬了几个晚上,最后实在无法的两人干脆让人拆了木头,而后也学着乞丐们直接在地上垒了稻草堆,再往上头铺上软软的被褥,如此睡起来倒比先
() 前舒服了许多。
按说解决了睡觉的难题,丁永全和张孟应该高兴才是,可两人被风吹黑了不少的脸上不见半分喜悦。话说他们堂堂的户部侍郎,竟和乞丐一般睡上了草窝,能开心起来才怪呢。
特别是一连多日没去早朝,两人心中空空落落的,总有种被朝廷抛弃之感。
是以此时此刻的丁永全和张孟,只期盼着能尽快把手上事务完成,这样他们就可以早些回到朝堂中去了。
至于今后该如何对付林大人,以报此次之仇,丁永全和张孟觉得应该从长计议。
唉,官大一级压死人啊,他们可不能再这般盲目行事了。
······
早一天动工就能早一天完工,等工部安排的工匠到位后,太庙的修缮就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这是自己进京后接手的第一件差事,林远秋肯定想尽善尽美把它完成。
好在过去几年的外放经历,让他对建造之事并不陌生。虽太庙有许多与普通屋宅不一样的规制,可万变不离其宗,再说不管怎样的形制都有图纸可依,林远秋只需把关好材料和人工、以及钱银的支出就成。
说到钱银的支出,因着此次旧料的利用,以及人工费上的减少,直接节省了一小半的造价。这不,等两个多月后太庙建造完工,在结算了所有费用后,一万六千两的造价银子竟还余下了五千二百多两。
看到账面上多余下的银子,再想到众乞丐解散时的一步三回头,林远秋脑中突然生出了一个想法,何不用这些银子给乞丐们做个安顿呢。
于是第二日林远秋就递了安置京中乞丐的奏折,提的建议就是用建造太庙余下的银子,给居无定所的乞丐们一个落脚的地方,也就是给他们盖上居住的房子,至于盖房子的地方,就直接选在岔子坡好了。
林远秋觉得自己的提议圣上一定会同意才对,毕竟这也算是利民的好事一件了。
果然,本就对京城乞丐之事上了心的景昌帝,在看到奏折后,真可谓瞌睡递来了枕头。作为一国之君,再没什么比让自己子民安居乐业更让他开心的事了。思虑了此事的可行性,很快景昌帝就宣林远秋去御书房商议,随后就下旨把此事交给了林远秋去办。
圣旨是在第二日的朝会上下的,当时可让不少朝臣诧异和羡慕,诧异是因为像这种给乞丐直接盖房子安家的做法往年可从来没有过。
至于羡慕,当然是因为这可是一件能在百姓中留好名声的美差了。
不过想到这个提议原本就是林尚书提出来的,再加上之前也是人家想出用旧料盖太庙的法子,才能节省下给乞丐们安家的银两,所以他们没啥可嫉妒的,只怪自己脑袋瓜不如林大人活络。
为百姓办实事林远秋自然是喜欢的,就像当初在定胡县和永宁州以及石洲府的“小县大城”之策,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就会充满他的胸膛。
为官最贵爱民?,林远秋觉得,只要一直保持着这个信念,那么自己往后的仕途无论如何都不会往贪墨腐化上靠。
······
有过“小县大城”的经验,盖安置房的事对林远秋来说简直小菜一碟,所以回到户部后,他很快就安排起量地基的事。
只是当林远秋领着下属到岔子坡准备实地查看一番时,却发现那十几个草棚子里依旧住着人,待走近一看,竟还是那些做活计的乞丐。
原来自那日做活的人都解散后,乞丐们并没像往常那样回到破庙或是谁家屋檐下待着,而是仍旧在草棚子里住了下来,在岔子坡住了两个多月,他们已经不由自主地把这儿当成家了。
有了做活计的工钱,这几日乞丐们都去城里买了粗粮,有几人甚至还买了菜种子。是以这会儿乞丐们有在做饭的,也有用树枝挖地准备种菜的。
看到林远秋他们过来,乞丐们都吓了一跳,只以为是官府过来赶走他们的。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