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西汉末年的玄幻局面,东汉末年就比较好理解了。
毕竟世家是绵延了千年的大问题,从刘秀开始,不知道有多少千古明君栽在它手里,根本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
大唐花了好几代皇帝,也只是把世家削弱了,而且其中不乏使用铁血手段强杀。
就这,还得等到五代十国出个不管不顾掀桌子的黄巢,杀光世家门阀,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世家没了,士大夫又出现了。
而且世家消失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再没有这类底蕴深厚的家族能够大批量培养人才了,往后的朝代多靠着寒门甚至平民子弟科举入朝。
底层确实有了晋升之路,但他们的先期教育资源受限,只有真正最优质的那批人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剩下那些稍微差一点的,便要泯然众人。不像世家子,无论本事有多强,都能得到倾力培养,并获得展现能力的舞台。
于是体现在史书上的情况就成了如今这幅模样——许多人疑惑地发现封建王朝的后几个朝代,好像惊才绝艳的人物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三国时期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大放异彩,好像人才遍地走,谁都能辅国安邦。
于是有人说,三国耗尽了大汉气运,厉害的人物都集中在这个时期出生了。
实际上只是那个时候世家大成,而东汉末年又恰恰好给了这些人表现的天赐良机罢了。
往后看的话,宋朝“国家不幸诗人幸”,奇葩的政体让武将没有出头机会,所以文人大兴。又因为国仇家恨,他们的文章诗词反而比他们的政治手腕、战争功勋更能出名。
典型代表就是提到王安石只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到辛弃疾甚至有人以为这是个文官,因为他是代表词人。
两宋上下单纯的、世人皆知的武将也就一个岳飞,还是靠着他过硬的军功和悲惨的命运。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宗泽、韩世忠、李纲一类的将领,一个都不认识。
封建王朝没法搞全民教育,那就必然会埋没人才。以前世家兴盛的时候,世家那才多少人?至少对比广大平民是没多少的。
就这么点世家,培养出了那么多名人。他们总不可能家里子弟个个有天赋个个有本事吧。可见顶级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只要不是猪的都能给
你培养出来。
现代社会能飞速发展,和义务教育息息相关。全国那么多人口,哪怕只有一半的人接受了合格的教育,出来的人才也是个恐怖的天文数字。
戌狗教授随意放了几组数据出来作为对比,看得皇帝们触目惊心。
但,他们并不会因此改变。
毕竟古代封锁基层教育,正是因为见证了读书的好处。
念过书的人太难管了,那么多百姓里不知道有多少有能力的人。不教他们识字明理他们都能搞事,教了更完蛋。
家天下的王朝最怕的便是自己的统治被推翻,而且很多皇帝连手底下这些少数接受过教育的能人都压不住,更别提其他。
【说回亡国之君。】
戌狗教授喝了口水回到正题:
【两晋就懒得说了,没什么好聊的。晋朝加起来就一个勉强算明君的,是东晋的第二个皇帝,所以两晋走向末路完全没有意外。】
晋朝的问题太多了,列都列不完。三国刚结束本该休养生息,它搞个八王之乱自相残杀,北边胡族不趁虚而入才是怪事。
司马家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最后被胡人赶到江东偏安一隅。说是东晋,其实就巴掌大一块地方,还要和王家共天下,说是苟延残喘都不为过。
描述东晋的情形有一句非常有趣的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了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
可惜刘裕起家太晚,前期一直在各地征战,后头大权在握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没过多少年便去世。
刘裕的继承人不行,嬉戏无度,偏又外有强敌北魏虎视眈眈。幸好少帝被废后,新上位的刘义隆不错,“元嘉之治”就是这个时期的,做到了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
但,光国内安定没有用。
北魏太难缠了,刘义隆先后搞了三次北伐,不仅没有成果,反而空耗国力。
唯一的“好消息”是不仅刘宋国力大损,北魏也没好到哪里去。属于两败俱伤,好歹不是北魏独大。
刘义隆晚年因为继承人问题反复横跳,最终发生政变,打得乱成一团。
好在老刘家是有那么一点天命在身上的,因为政
变互打到最后,居然又上位了一个有能耐的皇帝。
虽然刘骏这个人私生活令人诟病,但他搞的孝武改革可圈可点。
刘裕、刘义隆、刘骏,这祖孙三人接连三代明君,本该是很不错的开局。可惜他们分别是第一
代、第三代、第五代皇帝。
这个问题就大了。
明君上位之前非得经历一波傻缺兄弟折腾国家,然后靠内斗抢到皇位。结果自己上位之后干得又不错,是不是感觉很眼熟?
戌狗教授沉痛地表示:
【没错,这不就是变种的大唐吗?明明唐高祖把皇位传给李世民就完事了,他非得让兄弟俩弄出个玄武门之变来。】
【这下好了吧,后头的大唐皇室个个都觉得“我上我也行” “我就是下一个太宗”,弄得内讧政变成为大唐的家常便饭。】
【要我说内讧传统不能算是李世民的锅,那得算是他爹的锅。】李渊:……主持人你偏心都偏到咯吱窝了别以为我没听出来!
然而比较憋屈的是,这么多个位面里唯一一个在位的李渊早就在几个月前被逼退位了。甚至都用不着来个玄武门之变,因为大家一听李世民那么厉害,不少人直接倒戈。
尤其是在唐初特别有话语权的世家大族,他们之前两头押宝是不确定选谁更好,现在根本不用纠结这个,直接无脑押李世民啊。
反正李世民又没把世家收拾掉,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
世家集体倒戈,局面就一片大好了。
李渊当皇帝的时候还能稍微有点体面,被迫退位之后,彻底人走茶凉。
戌狗教授在那里发表歪屁股言论的时候,李渊就眼睁睁看着下头一群大臣搁那儿点头。他们居然还敢点头!!!
李渊气到爆炸。
和太上皇李渊的愤怒相反的是,隋朝的李渊依然在抱着一岁的小二凤乐呵呵。
他笑着点头和夫人窦氏说道:
“主持人说得也有道理,选错继承人确实很要命。幸好我们李家子孙争气,能力挽狂澜,不然就和刘宋一个下场了。"
这几个月李渊已经彻底被天幕的言论洗脑了,而一岁的孩子又不可能给一个年轻父亲带来什么威胁感。
所以李渊
比起后来的看儿子不顺眼,更多的是“妈呀我儿子未来居然能考清华”的与有荣焉。
他现在听到指责就像听到外人说“本来你儿子可以上清大少年班,结果因为你的拖累成年之后才上了清华”。
生气?不可能的,当然是选择努力让儿子这次没有遗憾地上少年班了。就算要改变想法,也得是等尝到当皇帝的滋味之后。
现在李渊还是个普普通通在隋文帝手底下讨生活的大臣呢,哪有功夫现在就开始忌惮儿子。因此他不仅不忌惮,还主动在谴责里找优越感,拿刘宋当对照组踩着对方愉悦自己。幸好刘裕祖孙三人不知道这件事。
戌狗教授没搭理李渊,继续往下说:【刘骏去世之后,太子刘子业继位,自此拉开了刘宋的内斗大戏。】
之后的三十年里,刘宋皇帝就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建树了。反而内斗频繁,最终给萧道成机会屠尽所有宋国宗室,建立南齐。
开局的好牌最后惨烈收场,但其实后头的刘宋皇帝也不能说都是废物。
只是他们有能力也白瞎,功夫大头都用在和其他宗室抢皇位上了,抢到了还要继续拉军队互打,哪有多余的精力治理国家呢。
南朝后头的三个国家基本也都是几十年就灭了。
南齐前两任皇帝都不错,后来再一次栽进了“立储”的大坑里。
正所谓,人类在历史上学会的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学会任何教训。
同一个坑,必然会栽进去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因为这些坑是人性的弱点,没有办法克服。
南齐之后就是南梁,开国皇帝是有名的和尚皇帝萧衍。那个早期励精图治,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跑去当和尚,帮着佛寺骗国库钱的皇帝。
南梁前前后后花了四亿钱把他们皇帝从寺庙里赎回,赎完这家伙继续回去出家,直接拖垮南梁的财政。
和刘宋、南齐好歹还有两三个可以称道的皇帝不同,到了南梁这儿就剩半个萧衍本人了,后头一提全是“政局紊乱”。
南梁一共五十五年,萧衍自己在位四十七年。他死后不到十年就灭国了,而且他本人居然活到了八十六。
之所以八十六就死了,还是因为侯景之乱爆发,他被囚死于建康台城。
/>
这阳寿给谁不好?
南梁后头的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要嫉妒死。
同为开国皇帝,萧衍做了四十七年,陈霸先上位两年就没了。更惨的是陈国持续时间满打满算三十二年,还没萧衍一个人当皇帝的时间长。
幸好陈霸先他儿子还不错,弄了个“太建之政”出来,可惜儿子陈后主又是个不行的。
没等到其他陈家人出来力挽狂澜,先被杨坚篡位了。
戌狗教授指了指年份记载:
【太建十三年,这个时候陈国的第二任皇帝陈顼还没死呢,北边北周的权臣杨坚已经篡位建立隋朝了。】
所以后来也难怪没等到陈家出个能人再给南陈续一波,毕竟杨坚建朝之后直接打过来了。
陈顼在位期间文治搞得还不错,奈何北伐无功而返,空耗国力。换了个陈后主上台就更不行了,只抵挡了七年便被隋朝灭国。
【但是陈国人也不要太生气,隋朝它也不过就坚持了三十七年,比你们多五年而已。】
杨坚:..
【不过隋朝因为完成了大一统,所以存在感吊打你们南陈,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陈霸先:...
【幸好后面的大唐给力,成功把隋朝的存在感挤没了。很多人不知道南北朝之后接的是隋朝,以为之后上位的就是李世民呢。从这一点看,你俩半斤八两。】
两人:...
【啊对了,隋朝有个隋炀帝,存在感大多是隋炀帝的骚操作给的。陈国人现在是不是感觉开心了一点?至少你们陈国没有留下什么流传千古的坏名声。】
【虽然也没留下什么好名声就是了,但在这种情况下,宁愿没有存在感,也比被人骂要强吧?】
陈霸先一时哽住。
这还真说不好,一个国家是干脆没有存在感、不被夸也不被骂更好一点。还是不管如何,哪怕不能千古流芳、也要遗臭万年好一点。
隋文帝时期的李渊差点没笑死。
幸好大家现在都是自己在家看天幕,没被招过去聚众观看。不然这表情根本遮掩不住,直接就能被杨坚揪出来。
不过很快李渊就笑不出来了。
【
接下来该说说隋朝是怎么灭亡的了,但是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所以这边再给大家开放一个游戏副本,大家可以去隋末体验一下推翻大隋的快乐。】
【这边提供了三个身份的扮演权,想挽救大隋的可以扮演隋炀帝杨广,和李世民来一场互相博弈。不过这边不是很建议,毕竟结局已经注定了。】
【另外两个是李世民和唐高祖的扮演权,前者不会打仗的人慎选。】
李世民的扮演权老早就开了,三个千古一帝一起开的。
李渊没想到这里头还有他的事情,他不理解,为什么啊?
客服:因为很多人都想给李世民当爹,大家普遍觉得换任何一个明君上,都比你这个亲爹强。
李渊:..
秦朝位面,始皇原本要选李世民的手一顿。不会打仗的他很听劝,沉吟片刻选中了李渊。全服开放的扮演是不封锁记忆的,默认简单模式。所以始皇进去之后依然记得自己是来干什么
的,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孤魂野鬼夺舍李渊。
此时的李渊早已太原起兵。
李渊这家伙就很爱做表面功夫,当初到了太原之后,他自己就和李世民说过类似“唐本来就是我的封国,现在我又到太原任职了,这就是天赐良机" “天予不取,必降灾祸”之类的话,暗示儿子他想造反。
然后等到李世民和刘文静暗地里做好了全部的起兵计划之后,他又开始装模作样地说自己不同意。
先说要把李世民送官,然后没一会儿又妥协了,说“我爱护你,怎么忍心告发你呢”。始皇回忆到这里,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这老家伙干什么呢?白嫖儿子一个完备的造反计划,回头自己当了开国皇帝就开始打压儿子了?但这还不是李渊的全部骚操作。
毕竟李渊还有个女儿,他的天下一大半是儿子打下的,一小半是女儿打下的。
李渊想进攻关中的时候,他女儿早帮他把关中打下来一大片地区了。后来女儿夫妇俩各领一军,合力打下了长安。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打完长安李渊把女儿丢在后方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之后什么史书记载统统都没有了。防守战怎么打的?打出了什么成绩?一个字没有。
始皇翻着天幕提供的记录,点进平阳
昭公主的词条查看。看到长安之战点了点头,看到留守后方皱了皱眉,看到军礼下葬……
等一下,怎么就下葬了?
前一条记录是攻克长安之后留守山西,后一条就直接跳到了她六年后不知道为什么英年早逝。
要不是她是以军礼下葬的,这一条记载都不一定能有。
然而这条记载里并不是重点夸耀平阳昭公主有多厉害的,而是李渊在给自己草人设。
大段文字记载的都是别人反驳这个下葬的方式与礼不合,然后李渊大义凛然地斥责别人对女子有偏见。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