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的眼神闪了闪,都嗅到了其中的某些微妙暗流,在心里也各有计较。
咸阳令阎乐站出列:“陛下,如今咸阳城内人心惶惶。有愚民言称此乃天降不祥,还有巫从中作乱,谋取不义之财。臣认为,陛下应当尽快颁下诏书,向百姓阐述仙画一事,以免被人利用。”
李斯也站了出来:“臣附议。除了咸阳等城池之外,还有各乡郡更需要严加防范。乡野之人,最易被人挑拨。”
言下之意,陛下你需要尽快抢过对仙画的解释权,不然就会有邪魔外道要出来了。
嬴政坐在高高的殿上,帝冕上的玉藻垂下,让人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觉得高远威严,帝王的威仪更甚。
他颔首:“着大巫祝带人前往各郡,祭祀于天,向百姓解释。”
他一顿,又道:“让各郡守照着仙画中的章程,在城门口挂上告示,让小吏看守,对乡人解释。日后若有诏令,照此执行!”
没有纸做的,可以用木板来做。
“偌!”
嬴政又朝殿中扔下一句:“朕决意巡视东南各郡,并前往东海之滨,于泰山封禅。”
这个决定就像是小石子激起千重浪,众臣议论纷纷。
有人反对:“陛下,您去年才出巡陇西、北地二郡,舟车劳顿,不若在咸阳休息两年,再行出巡一事。”
他其实还想说劳民伤财,但最终没说出口。
“然也。且泰山封禅一事关系重大,此时决定,有些过于仓促。”
但也有李斯等人,极力支持:“尔等短视之极!此时正是陛下泰山封禅的好时机!恰逢仙画出世,正好趁泰山封禅,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将仙画乃天佑大秦一事昭告天下!”
“陛下,此事宜急不宜迟,还请尽快下令准备!”
秦始皇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的臣子们争吵。
他是因为仙画才想去泰山封禅的吗?当然不是!
泰山封禅从炎黄两帝时期就有,敬告天地,彰显自身伟绩。齐桓公时期想去泰山封禅,被管仲劝阻,认为齐桓公功绩还不够大。足见,泰山封禅对于帝王来说的意义。
嬴政觉得自己一统天下,九五之尊,够格去泰山做这件事情了。只是,他虽然一言九鼎,但如果朝臣都反对,也是需要重新再考虑一下的。
仙画就是个很好的契机。
朝臣们唇枪舌剑,最后支持的一方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恭请陛下泰山封禅,以告天下!”
嬴政一锤定音:“准!”
......
汉朝。
未央宫内的氛围虽然严肃,却比咸阳宫要好上许多。
正巧是宴会,殿内还漂浮着熏香以及食物的香气,汉武帝命跳舞和奏乐的伶人退下,众臣回到自己的位置,该吃的继续吃,边吃边议。
像极了现代人看了电影后找家饭馆边吃边讨论剧情的场面。
汉武帝靠在位置上,动作毫不拘束,却依然带着威严,“众卿家从这仙画中可有看出来什么?”
最先出来的却是太常令。
太常令今天处于一个接近疯狂的状态,脑海中的信息简直爆炸式的增长,刚刚已经梳理了一遍,此时声音嘶哑得不行:
“陛下,这后世女子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可了不得。已知,后世用的是一种新的纪年法,而且天圆地方学说被推翻,‘浑天’一说得到了证实!”太常令说到这里简直要潸然泪下,他就是历史上“浑天说”的第一位提出者,落下闳!
落下闳道:“微臣正在创制一部新的历法,这仙画中的信息给了微臣很大的提示。或许,臣的历法可以提前出世。”
历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物。听上去似乎缥缈之极,但如果没有历法,就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节气一说,无法指导农桑稼穑。农民们只是模糊的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来决定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收割,完全不靠谱。
刘彻大喜,抚掌道:“若历法可成,你
居功至伟!”
落下闳也很兴奋,又道:“臣还记下了后世女子提到过的朝代。我朝过后,是东汉,后续还有晋、隋唐、宋、明等朝代。”
殿中之人都开始窃窃私语。
刘彻知道之后汉朝还会出现个东汉,自己的年代大致被称为西汉。不过么,听上去,这大汉天下似乎还挺持久,因此他和殿中的朝臣们对此都不是特别的激动。反倒是哀叹这仙画透露的与本朝相关的信息实在是太少。
他心中一动,落下闳提到这事儿让他想到了什么。
于是,刘彻叹了一声:“落下闳,你刚刚说大汉后续的朝代,隋唐、宋、明,朕观仙画,其市井与文化之昌盛,皆在我大汉之上呐!”
他一副痛心疾首状。
朝臣面面相觑,纷纷起身:“陛下何出此言?既为后世,自有其进步之处。我大汉比之前朝,却也是先进不少。”
有人已经在揣测皇帝这模样是在演一出什么戏的时候,主父偃站了出来,躬身到底,高声道:
“陛下!臣觉得这与后世朝廷皆行科举之制,大力选拔人才、民间文风兴盛有关!此制,臣觉得我朝可以效仿!”
一时之间,无数或恍然或痛恨或佩服的目光向他投了过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