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盛世崩塌(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让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后, 又导致大唐盛世崩塌的......

唐玄宗......李隆基?!!

“怎么会?!!”

怎么会是他!!!

李隆基竟顾不得帝王威仪,直接惊呼出声, 满眼不可置信。

而其下大臣也尽皆如此, 脸上惊骇诧异的表情几乎不受控制——

怎么会......

“不,这不可能......”

李隆基摇着头:“这怎么可能是朕......”

【没错,李隆基, 缔造大唐全盛时期的人是他,导致大唐盛世骤然崩塌的人也是他。】

【一个无论是粉黑都希望他早死的人。】

【喜欢李隆基的, 希望他早死, 以便得以保留这盛世大唐。】

【不喜欢李隆基的,也希望他早死, 免得看见被李隆基祸害导致的大唐乱世。】

【总之,李隆基如果早死, 后面大概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糟心事了。】

【可他偏偏在位四十五年,是唐朝所有皇帝中, 在位时间最长的......】

【正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啊!】

【李隆基,何故活那么长时间?就为了亲自让这盛世大唐毁在自己手里?】

老而不死是为贼......老而不死......

亲自毁掉这盛世大唐......

咚咚!!

李隆基只感觉自己脑袋被人猛地敲了几下闷棍一样,连站起来的身体都忍不住摇晃了两下。

“陛下——”

高力士骤然一声低低的惊呼,而后急忙上前去搀扶, 满脸的忧心与焦急:“陛下, 万望要保重龙体啊!”

李隆基根本无心回答,他依旧满脸恍然并且难以置信。

——先前听着自己的政绩功绩有多志得意满,现在遭受的打击冲击就有多沉重恐慌......

而且满心的复杂难言与惊骇羞耻......

怎么会是他呢......怎么就是他呢......

为政后期——他到底......都做了什么?

朝武则天时期。

年仅十三岁的李隆基刚迈入朝堂, 便听到天幕说——

......又导致大唐盛世崩塌的——唐玄宗, 李隆基......

他几乎整个人僵在了原地。

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心情, 此时更是乱成一团。

先前听天幕之言, 震惊忐忑的同时, 也未免存有一丝欣喜与意气,激动与兴奋。

然而现在再听......只觉惊骇又莫名,慌乱又羞耻......无论是粉是黑都希望他早死,那“粉”和“黑”,显然是后世喜欢他与不喜欢他之人,可竟然都不希望他活那么长时间......所以他那个时候,究竟都做了什么啊?

十三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李隆基已然能明白许多事,也能认清许多事。

此时他站在朝堂之上,周围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到了他身上,包括正前方高高在上的祖母,对方也在注视打量着他。

李隆基紧紧握拳,努力让自己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继续往前走。

无论后来的他究竟都做了什么,现在的他,就只是他而已。

十三岁的年纪,少年之姿,只信服自己,一切都还未可说。

武则天深深看着勉力维持姿态走过来的少年,蓦地笑了一声:“倒是有意思......”

“来到祖母这里,一起继续听听看天幕是如何说的吧。”

李隆基恭敬拱手:“......是,祖母。”

唐朝,李渊时期。

之前听着天幕提起大唐还会进入全盛时期,又看见那全盛时期的洛阳长安等究竟有多繁华,哪怕是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也不禁心生感慨,其余大臣更是连连点头,面露欣喜之色,一时间,对李世民的拥护敬意更多。

秦王后代都能有如此表现,大唐交给秦王则该当时理所当然的!

可是接下来......

缔造大唐全盛时期的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导致大唐盛世崩塌,直至大唐乱世的人竟也是唐玄宗李隆基?!

这怎么......怎会如此?!

李元吉蓦地嗤笑一声,望向李世民:“秦王,看来你的后世子孙并不怎么样啊?”

>李世民还未说话,魏征竟直接开口道:“大王,现有天幕预警,一切都可以避免发生,倒是好事。”

李元吉骤然转头,怒目而视:“魏征你——”

太子之位还没变呢!魏征这背信弃义之人!!

魏征俯身拱手告罪:“臣只是为大王阐述事实而已。”

李元吉冷笑:“你倒是说说看,你为的是哪个大王?!”

魏征还未言语,对面房玄龄变开口道:“不管为的是哪个大王而阐述的事实,魏大人所言确是极有道理的,能提前知道未来历史如何,也能提前做好规划预警,总好过其他......臣是说,不管怎样,总好过那不可知的未来走向。”

什么叫不可知的未来走向?!

这话在暗指什么?!

当他听不出来是吗!!

而再听其他大臣出言附和,甚至还有安慰秦王之语,李元吉骤然憋红了脸色,却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此等沆瀣一气之臣,他也不屑与其争辩!!!

再观唐朝另一时空——

李世民表情都僵住了。

他是怎么都没有想到,造成大唐骤然出现乱世之局的,怎么还是他之前称赞和感叹过的玄宗李隆基?

而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所谓的安史之乱又是怎么发生的?

李世民不禁喃喃道:“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安史之乱,起始至公元755年12月,到公元763年2月结束,总共足有八年之久。】

“八年!!”

李世民骤然吸了口气:“八年之久的战乱内耗!要损耗多少国力?!大唐怎么可能不由盛转衰!!”

【守业更比创业难,破坏更比建设易。】

【自唐太宗李世民起,这一代代守护和建设的大唐盛世,就在这八年里彻底崩塌了。】

【安史之乱,其中“安”和“史”指的是唐朝李隆基时期的将领——即安禄山与史思明。】

【这两人在背叛唐朝后,发动了与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所以此次战乱被称为“安史之乱”。】

【在此之前,唐朝几乎有百年之久未经历过战乱了,当时海内承平日久,所以直至战乱

发生的时候,百姓累世不识兵革,近几代人都没有见过战乱,于是在听到有人起兵造反,发动战争时,无论远近的百姓,几乎全部都震惊无比。】

【而就是这场八年之久的内/战,使得唐朝8000多万的人口再次大量丧失,国力也迅速内耗且锐减衰落!】

“安禄山......”

“史思明......”

李隆基咬紧牙关:“是这两人——”

【虽说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变造反,但究其根本,也绝对少不了李隆基这个始作俑者的锅。】

李隆基的脸上骤然火辣辣的疼,登时再也说不出话来。

【大概是自认为使得大唐进入了全盛时期,李隆基就开始志得意满起来——】

【简而言之就是,他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位了,开始满足了,开始飘了。】

【于是,他觉得自己可以开始享乐奢靡了。】

先前的确开始有意气风发,并且志得意满感觉的李隆基:“......”

他想为自己辩白辩解,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李隆基为帝的前半段的确励精图治,也提倡节俭之风,可后半段,大概是觉得这全盛时期的大唐,已经足够他挥霍和糟践了吧,节俭之风不再有,明君之相渐消,已然忘乎所以,被享乐奢靡所侵染,沦为一副昏聩又骄奢的模样。】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李隆基因所宠武惠妃进献谗言,将三个儿子——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尽皆废为庶人,并在之后被无情杀害,而后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

李隆基听得简直心惊肉跳,哑声道:“武惠妃......”

还有他的三个儿子,怎么......

【武惠妃曾构陷于王皇后,致使王皇后坐罪废为庶人,幽禁冷宫,而她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则很是擅长揣摩武惠妃的心意,对太子李瑛多次毁谤,再之后武惠妃便勾结权臣宰相李林甫,构陷于太子兄弟三人——】

【她设计派人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遂请求他们帮忙,而太子兄弟三人也答应进宫帮忙。】

【可是武惠妃却接着告诉李隆基,说太子等人要造反。】

/>

“还有......宰相李林甫?!驸马杨洄?!”

李隆基瞬间阴沉着脸望向堂下,一人直接跪趴了下去。

现在的宰相还是张九龄,而并非李林甫。

然李林甫现今也是位高权重之能臣。

又牵扯出多人,李隆基只觉得心跳如擂鼓,耳中嗡鸣不断。

【想当然,李隆基最后废了太子三人,将其都贬为了庶人,还处死了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

【而再不久后,已贬为庶人的三人便接连遇害。】

【天下人都为太子等人的死感到冤枉,可是李隆基呢?】

李隆基心底骤然咯噔一下。

【因武惠妃陷害了太子等人后,就害了疑心病,恐慌恐惧,以为总看到三人的鬼魂,所以竟一病不起,最后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也还是全都不管用,所以同年十二月也病死了,只能说是害人终害己,一报还一报。】

【然而在武惠妃病死了之后,李隆基非常的伤心,还追封了武惠妃为皇后。】

【不过她谋害三皇子之事人尽皆知,后来又被唐肃宗废去了一切皇后祠享。】

【但尽管如此,李隆基的这个做法,也真是没得说,确实宠啊,也难怪武惠妃死后,他能将杨贵妃再宠天上去。】

杨......杨贵妃......

竟然又来了个杨贵妃......

这人还能一添再添吗......昔闻太宗身边尽是能臣武将,而他身边的这些人......

可杨贵妃此人?

他后宫之中好像没有——

【儿子死了没什么感觉,宠妃死了倒是追封为皇后,还又给自己找了第二春——】

【杨贵妃,原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琩的妃子。】

【在武惠妃病死之后,李隆基日夜寝食不安,觉得后宫里的美人虽然多,但却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然后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即寿王李琩的妃子杨玉环很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

【于是当然是把儿子的媳妇召进宫,当自己的媳妇宠啦。】

【至于所谓的礼节什么的,他是皇帝,他说了算,就是这么霸道强宠。】

李隆基

骤然脑袋一懵,只觉得眼前一阵晕眩......

天幕语气戏谑又不屑,简直犹如千斤重锤,狠狠击在了他的脸上身上!!

而此时,他已经不敢再看朝堂之上了——

那里站着的可不止有诸多大臣......

【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争议有许多,后世作品中,经常将两人比作真爱,可事实当真如此吗?】

【不过是文学影视作品多为了美化罢了。】

【毕竟设身处地想一想,当时李隆基都多大年纪了?而杨贵妃又多大年纪了?你会心甘情愿爱上一个都能做你爹的老头吗?再者说,杨贵妃和寿王李琩成亲后的日子,又不是过得不幸福不美满。】

【结果李隆基先是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然后又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将其接入宫中,后正式册封为贵妃。】

【呵,男人,果然在面对女色上,真的是惯会耍弄心眼子,这招掩耳盗铃用得好啊。】

【只可惜自古以来无权做主的女人了。】

李隆基......

李隆基已经不知道该作何表情,只觉得脸皮异常发热发胀,几乎无言以对,也更是无颜以对堂下诸人。

其他时空众人更是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尤其是唐朝时空听着的人。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怎么说呢......虽然类似事情不是没有,但听着天幕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就是觉得......丢人至极啊。

【提到杨贵妃杨玉环,就不得不提她的族兄杨国忠。】

【安史之乱,也少不了杨国忠的影子。】

很好,又新添了一人......

【安史之乱究竟是怎么一步步的积累矛盾,直至骤然爆发的?】

【我们从李隆基的这几个操作中,不难看出他后面已经被享乐奢靡之风侵染腐蚀,脑袋已经不好使了,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再加上一些大臣投其所好,说什么就信什么,于是奢靡挥霍的时候,竟然就从不过问经费来源。】

【还有在李隆基对政事倦怠后,就将政事交给宰相处理,可张九龄是个直臣,李林甫却不是。】

【张九龄认为看见不对的地方就要谏,皇帝不听更要谏,但李隆基已经就想着放松身心,以犒劳自己十年如

一日的辛勤付出了,能愿意和喜欢听张九龄的劝告和建议?】

【反倒是李林甫也投其所好,私下里警告那些言官,说如今明主在位,天下大治,负面的话,诸位应当少说,以彰明主之伟大,否则出什么事的话,后悔都来不及,于是言官们再也没有人敢直言进谏了。】

【而之后张九龄等能臣更直接被先后罢官,于是这朝堂之上,便开始由李林甫一人专/政独/权。】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了一声:“宰相专/权,挑还不挑个好的,怎么想的?”

秦王宫。

嬴政又想起了已经处死的赵高,不禁冷哼一声,这李林甫显然与赵高一丘之貉也。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和众大臣听到这里,更是脸色难看,话到嘴边,简直不吐不快!!

“既然先前虚心纳谏,为何不贯彻到底?!”

“前面所为如何就先不说了,国之政事,如何就敢直接放手!”

“那张九龄显然才是贤臣之范啊!”

李世民更是直接气到拍椅子:“糊涂!糊涂!!”

为君者,竟到后期只图享乐?!

莫不是脑子真的坏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