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少年的辛弃疾也是不由得神情振奋,随即认真开口道: “那还请祖父允许孙儿现在就投入岳将军麾下!"
"虽说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可金兵仍是在苟延残喘,孙儿也想去尽一份力。"辛赞摇头啧了一声,失笑道: “我看你主要是想去见岳将军。”辛弃疾眼睛发亮: “岳将军乃当世英豪,谁不想见?”
"如今天幕提起孙儿,想必孙儿现在去投靠岳将军,就算不得个一官半职,但也应当能见到岳将军一面吧?"
自从听天幕提起岳飞的事迹,辛弃疾就一直有此种念头,到如今也是更有了能够去投靠的底气和条件了,所以还怎能耐得住等待,哪怕他现在尚且还年少,可这收服故土,打退金兵,让金兵再不敢入侵中原,他必然要出一份力!
辛赞笑看着辛弃疾,不由得点头,满脸欣慰。
"好,那你就去吧。"
r />反正如今也不是皇帝当政,岳将军还尚在,一切都已改变,此时去,必然会有更好的形势。就是不知道,在历史还未改变的情况下,他这孙儿,往后又会是何种境遇?会得到重用吗?【南归南归,不知道是当时多少北方汉人的追求和梦想。】
【对辛弃疾而言也是如此,他也希望着在进入南宋朝廷后,能够得以更好的施展拳脚,将满腔的报国之志落到实处去。】
【可谁能想到,辛弃疾带着五十多人活捉张安国,摆脱五万金兵追击,从而震动南宋朝野的壮举,竟已然是他这一生最巅峰的时刻了,这此后的四十几年中,辛弃疾的人生,也可谓是坎坷起伏,令人生叹。】
【为什么辛弃疾与岳飞算是同时代,也都是主战派,可在他的作品中,却从未提过岳飞?】
【因为在辛弃疾南归的时候,宋高宗赵构正重用秦桧,并一同迫害死了岳飞,此时主和派占据上风,而岳飞的名字,也从此成了禁忌,哪怕辛弃疾心中有所想,怕是也不能表现出来,而这也显然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南归的辛弃疾,也自然是不得重用。】秦王宫。
赢政直接冷笑了一声。
和他想的一样,有那样的皇帝和奸佞,这辛弃疾南归之后,作为想要收服故国疆土的一方,又怎么可能一帆风顺?
有岳飞,还有这辛弃疾,如此人才都不懂得珍惜,这南宋,命里该绝啊。倒是可惜了最后跳海的那位少帝,还有那十万多的军民大臣了。
【宋高宗之后,就是宋孝宗。】
【这位皇帝倒是立志恢复中原,主战派也由此占据了上风,还发动了北伐,但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由于主将之间的嫉功害能,最终导致符离大败,随后金宋签订了“隆兴和议”.…】
【而后在这种情况下,主和派势力又占了上风,但二十六岁的辛弃疾不为所动,向宋孝宗呈上了《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不仅客观的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还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以及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在这之后,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呈上了《九议》,再次陈述他的抗金方略。】
【辛弃疾是希望以此能唤起宋廷君臣的抗金热情,坚定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念。】
【但是在逐渐偏安成风的情况下,他的满腔热忱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经
过深思熟虑的恢复中原大计也是如石沉大海,这一度使得辛弃疾陷入了极度的悲愤和苦闷之中,而后又是频频调动辗转各地,哪怕升迁,也没有使辛弃疾得到满足。】
【加上当时南宋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即投归正统之人,是南宋对于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所以辛弃疾归正人的身份,也阻碍了他的仕途发展。】
【再到后来,辛弃疾因在地方上大刀阔斧的整顿,创置“飞虎军”等事,妨碍了权贵们的利益,于是被交章弹劾,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罪名,最终罢去了所有职务。】
"怎么竟会是这样!"
霍去病几乎一下子怒极,这简直和对岳飞的手段一样!
南宋那些人可当真是没救了吧!
还有那什么"归正人"?!蔑视从北方回来的汉人?!要脸不要?你们南宋不是逃到南边去的吗?!
要脸吗?!
不以收服北方故土为重任,反倒苟且偷生于南边,还称北方的投奔之人为“归正人”?这可真是……让人着实是想要唾弃!甚至已经到了恶心的地步!当真是可笑至极。
不止霍去病这么想,再次看那留言板,之前唐人和宋人吵架的那部分,此时也是多嘲讽鄙视为主了。
此时能留言的宋人,哪个还敢冒头?
他们怕不是也在耻于这南宋朝廷的作为,所以又哪还有脸面来争辩和说辞了。这一段历史,真是无论何时听,都能气得人心肝脾肺疼,也着实是叫人无语得很。【辛弃疾最渴望的,必然是上前线收服北方的故土,可十几年啊,他都不得重用。】
【所以便只能将自己的满腔愤然和苦闷发泄在词作当中,于是这期间,辛弃疾写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欲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来强烈表达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而在被报复罢免官职后,辛弃疾的人生阶段,又来到了赋闲在家的时刻。】
【杜甫有座杜甫草堂,苏轼有座雪堂,辛弃疾也为自己修了个房子,并取名为“稼轩”。】【而他也将自己的别号改为了稼轩,后史称他为“辛稼轩”。】
【此后,辛弃疾这一赋闲在家,竟又是二十年,哪怕这中间也当过两次小官,
但最终也还是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于是这期间,辛弃疾创作了很多描写乡村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以及遣兴抒怀的词作
等。】
【比如《清平乐·村居》,还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等。】[叮叮——]
随着天幕的讲述,诗词文章模块中,也出现了有关于辛弃疾的词作。众人看去,尤其是那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其中“少年不识愁滋味”,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几句,可真是把“愁”字说了个遍啊。
上阙少年不知愁,下阕天凉好个秋,真是对比深刻,深沉含蓄,当真愁到了心里去了。
这也难怪,毕竟有如此深刻的报国志向,却要被迫赋闲在家……哎,如是换做他们,怕也是不得纾解
就是不知,难道以后就一直如此了?
【赋闲在家二十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多岁,但此时,这时局又迎来了变化。】
【因为当时金国对百姓的压迫,导致华北那一地带民间起义愈发频繁,加上蒙古在这时候也开始南下,于是南宋朝廷心又起,嘉泰三年,主张北伐的韩佗胄又再次起用了主战派人士。】
【这个时候,已经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差知镇江府,这一变动,使得年迈的辛弃疾也不由得为之精神一振,但事实证明,韩低胄只是想拿辛弃疾当个招牌,并不是真的想要重用他。】
【于是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一首传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嬴得仓皇北顾。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除此之外,还有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被起用也没有得到重视,韩低胄主战又没有多少本事,最后在辛弃疾遭受一连串打击,心力交瘁,并失望辞免的情况下,朝廷竟还想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府赴任。】
【但诏令到铅山时,
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据说在辛弃疾临终的时候,还大呼"杀贼!杀贼!"而在他身故之后,家无余财,仅留下了生平的诗词,奏议,杂著,书集等物。】
听着辛弃疾这一生,于历朝历代下,不少人都不由得有些沉默下来。
这南归,当真是还不如不归!
生生蹉跎了四十几年,哪怕不是当事人,也是不由得生出一股憋闷之气来!实在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啊。
结合这辛弃疾的词作,再对比这辛弃疾一生的经历,尤其是人生的后四十几年,着实叫人忍不住叹息和感慨一声。
只希望现在这南宋朝廷,已然不是历史中的模样了吧。
否则如此的爱国之才,若是一生还落得如此下场,那当真是叫人实在难以介怀了。不过想来,也应当不再是原来的面貌境况了。
【继苏东坡之后,辛弃疾的词再次突破了描写婉约情思的内容和边界,是真正的豪放派词风,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忧虑等,全部寄寓于了词作之中。】
【比如还有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气势豪迈,语言技巧高超自然,是为“壮词”。
风格沉雄又不乏细腻之处,既抒写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也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其词作通读下来,难免叫人热血沸腾,心有同感,同时又因善用典故,也充斥着古典的意象,实属是对词作发展的一大突破。】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立马定乾坤。】
【哪怕辛弃疾对当时南宋朝廷的屈辱求和有过颇多谴责,但观他大多的词作内容,却也不难看出他的爱国情怀,只可惜当真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也命运多舛,但错不在辛弃疾,而是当时的朝廷太懦弱无能,实在无能为力是矣。】
"现在不是了。"
少年辛弃疾坚定看着天幕: "因为有岳将军在。"因为也有天幕在。所以现在不是了。而他也会一直在。
【宋词发展我们就讲到这里,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词人
,他们的词作也可堪一绝,不过这里就再不多说了。】
【之后古诗词的发展,到元明清时期,先前我们也已经说过,由元杂曲和明小说顶替了去,所以古诗词由此衰落了下去,这和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境况等脱不开关系。】
【但无论是哪种文化兴起和衰落下去,这些都是独属于我们的灿烂文明,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而包括古诗词,元杂曲,明小说等在内的诸多优秀传统文化,它植根于我们的,不仅是流传下来的千古名作,更是作用在了我们的精神文化之中,从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那不灭的精神文化传承!】
【清末,我们遭受了那么多沉重的打击,为什么还能站起来?为什么还能不断的反抗和顽强斗争?】
【近现代,我们落后于西方那么多,为什么能奋起直追,为什么能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为什么?】
【还有,大家知道吗,其实到现在,我们距离清朝灭亡,才过去112年。】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