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功宴前就足够可观的销量,在月底更是意外收到了要再度送印的消息。一个新成立的出版社所出版的第一期杂志,这样的销量不只他们本人惊讶,也着实让业界惊艷。
不少业界熟人也特意致电恭贺,说内容好、排版看着也舒服,就算以大型出版社的标准而论,都可以算十分成功。
预计两个月为一期的《modern》因为一出版就在业界受到关注,附在杂志末页的回函也收到很多。所以在他们的讨论下决定乘胜追击,调整为月刊。
虽然多为现代建筑与设计,但还是有版面是为了介绍经典而设。加上国内外的设计展览或作品也是值得撰写的内容,所以题材只会多不会少。
「关于近期的建筑博览会我有一个想法。比起只专注于这一期的内容,不如设置一个专栏,每期都介绍不同国家、不同单位举办的展览或发表会,感觉更好。」梁于晴身后的投影片上映出了此次博览会上以国家为单位所提出的各样作品,以及在此次展览中受到关注的名单,「这次的内容必定是丰富的,但如果能够与上述这些大师级人物取得联系并进行採访,那是更好不过。」
无声的状态持续了几分鐘,期间除了纸张翻阅的声音外在无其他。最后是由负责撰写文字的白歆打破了沉默,「专栏的提议很好,不过建筑与设计都是这次展览的重点,各分区域独自介绍也是一个办法。」
或许是其他人欲言又止的样子过于明显,坐在主位将大家的反应都纳入眼底的梁于晴在回覆白歆前还是决定先开口提醒,「会议的目的是综合四面八方的意见,无论是甚么样的都可以说出来一起讨论啊。别害怕发言,我不会咬人。」
话尾的自嘲显然让紧绷的气氛有了些缓和,担任编辑的lisa几经纠结还是决定提出意见,「这次有很多作品都是资深的建筑师带领徒弟一起完成的,如果在专栏中把人物与作品一同介绍怎么样?。」
「例如?」
「eric跟neil!」lisa抬头对上梁于晴的目光,「这对德国来的师徒组合提出的五个模型都十分有新意,很值得特别写个专栏介绍。」
「听说neil是华人啊,本名叫甚么啊?」
华人?
对于助理提出的问题梁于晴也十分有兴趣,在转笔思考的同时也竖起耳朵聆听旁人的间聊。
「网路新闻有写,好像叫程甚么的?」
本就知道正解的白歆看着一群人支支吾吾的模样实在是受不了,把健忘的同事们笑了一顿才公布答案,「叫程睦遥。」
收敛了一闪而过的心慌,梁于晴冷静地敲定了第二期杂志的最终定案,才缓缓走回办公室。
摊在皮椅上的梁于晴突然觉得,那多年未闻的姓名大概就是被遗忘的定时炸弹,足足四年的缓衝期都只是为了让你在引爆当下措手不及。
也就是期限已到,一直以来互相逃避的我们都再无退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