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琚:那你就没考虑过会打扰我休息?
有个亲哥每天晚上亮着光屏用功苦读,琼琚被晃得睡不好觉。他只好打电话给蒙将军,请他买个遮光床帐送来帮忙安装一下。
蒙恬来的时候顺便帮二位殿下带了点小零食,说是陛下吩咐的。
桥松立刻从苦读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祖父给我带了东西?”
他双眼亮晶晶地看着蒙恬,仿佛生活又有了盼头。
蒙恬:……
但蒙恬还是要残忍地告诉他:
“陛下和殿下知道您考试作弊的事情了。”
桥松早有所料,并不担心。
事实上始皇也确实不在乎孙子这点小问题,桥松被太子逼着来上学,起了逆反心理故意不好好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学习是自己的事,始皇以前就不管其他儿女逃不逃课,现在自然也不会管孙子。
更何况孙子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成年人自己为自己负责即可,长辈们哪里管得过来。
因而始皇对此并无异议。
倒是扶苏,说让臭小子等着。回去他就重新买一套卷子,非要盯着桥松认真做完不可。
桥松:所以我回家还要额外加做一套卷子?!
桥松立刻为自己争取:
“期末我会好好考,卷子能不能不做?”
谁想放假了还额外考一场试啊!
蒙恬只道:
“臣会代为转达,太子是否肯听,臣便无法左右了。”
桥松:“没事,你当着祖父的面说,我爹就会
() 答应了。”
蒙恬:……
没过几天(),期末考正式来临。
桥松经过废寝忘食地学习?()?[()]『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仗着自己是鬼其实不睡觉也没影响,愣是补上了这半学期的课。
死记硬背的简单,要不了两天就能全部背下来。需要学习的公式等,靠着亲弟弟的指导也勉勉强强学会了。
桥松很有信心:
“我这次考试肯定不会考砸!”
室友想起他上回说自己上课没听,结果最后还考及格了。又听他这次信心满满,就觉得桥松应该要大发神威,考个班级前五出来。
室友们:哇!我们寝室要迎来第二个大学霸了吗?!
桥松胸有成竹地进入教室,顺风顺水地考完了其他科目。大部分科目即便说不上能拿优等的成绩,及格还是不成问题的。
直到最后一场考历史——
17、以下哪几种作物不是秦朝时期传入我国的?(多选题)
甲、葡萄;乙、棉花;丙、洋葱;
丁、豆角;戊、番茄;己、向日葵。
桥松:?
桥松麻了。
大秦共和国的初中试卷和其他位面的不太一样,它有多选题。不仅试卷不一样,考试范围也不同。
比如七年级上册,就要一直学到凤秦结束。期中之前学原始社会到春秋时期,期中之后学战国乱世到秦朝灭亡。
然后桥松他仗着自己是大秦皇帝,认为战国到秦末的历史对他来说根本没有难度。所以他复习的时候把精力都放到其他科目去了,历史就随便翻了翻,根本没背。
当时桥松很自信地想着,朕是大秦皇帝,大秦的事情有什么是朕不知道的吗?根本没有复习的必要。
现在试卷教他做人。
桥松看着六个选项陷入了纠结。
首先排除葡萄和棉花,这两个东西是他祖父在位的时候传入的。
然后排除豆角和番茄,这个是他不知道哪个子孙在位时期传入的。也有可能是凤秦那会儿,因为他记得番茄的菜品在凤秦时期就很流行了。
后头的洋葱,他记得很清楚,是大秦灭亡之后传入的。至于向日葵,这么陌生的名字,肯定不是大秦的东西。
桥松自信地选择了丙和己。
下一题填空。
23、图片⑴种植的农作物是_,图片⑵种植的农作物是_。
桥松:呵,朕可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合格的皇帝怎么能五谷不分?
桥松定睛一看。
两张黑咕隆咚的图片,只能勉强看出植物的外貌。但因为是古墓里出土的谷穗,还真不如实物好分辨。
最糟糕的是,桥松好不容易分辨出来,认出一个是黍一个是菽。
菽还好,他记得现代的名字是大豆。那个黍现在叫什么来着?
桥松犹豫着填了小米,觉得不对,划掉又填了大米。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大米应该是稻,最后又填回了小
() 米。
接着是材料题。
31、材料“民生多艰(),吾不忍闻!”
问题⑴这句话是谁说的?
问题⑵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桥松:终于有个朕有把握的了!
桥松立刻在第一问下头写下他爹的大名。
这句话是当年大秦雪灾?()『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他幼年的亲爹做戏假装自己很仁爱庶民,然后史官添油加醋记下的。
原话其实不是他爹说的,但是史官在起居录里写他爹是这么说的。那就只能回答他爹的名字,总不能写史菅的大名上去。
不,严格来说起居录里也没这么记。
那个起居录后人压根找不到,只是他爹在祖父的传记里提过一嘴而已,说自己小时候发生了什么、史官又是怎么记载的。
毕竟这都是另一个位面的事情了,桥松也是死后才知道他父亲和他祖父居然是重生的,还一直瞒着他。
现代人找不到记载了这段的起居录,都以为是因故丢失了,没多想。还把这段列入了教材,根本没人怀疑过《始皇帝传》里掺了假。
桥松看向第二问。
这话提现了他爹什么思想感情,还能体现什么?政治生物的作秀呗。
桥松想着后世人都看过祖父的传记了,肯定看见了史官记录他爹说这段话的前因后果。
于是照实回答:
「体现了太子从小就精于作秀、擅长收买人心,会利用一切机会塑造自己的仁爱形象。」
桥松:写试卷还能损我爹一把,快乐。
再看下一题问答。
34、始皇帝前后八次巡游的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桥松眉头一皱,立刻在下面纠错:
「始皇帝一共巡游了九次,古代天子讲究九极之数,试卷上怎么能存在这样的低级错误?」
然后才开始回答问题,挨个罗列巡游的目的。其他几次还好说,都很清晰明朗。
第六次巡游九州全境,桥松的回答是:
「这次没有政治目的,始皇帝带太子游玩散心。」
第八次巡游巴蜀,他也回答道:
「这次也是去游玩的,畅玩巴蜀古迹。」
第九次巡游骊山陵则是:
「验收皇陵。」
试卷做完,桥松松了口气。
其实卷子里有一些比较偏门的问题,是在他死后大秦发生的事情。幸好因为始皇帝一朝太有存在感了,把别的皇帝压得黯淡无光,所以关于始皇帝的问题格外的多。
桥松心想,这把稳了,朕肯定能考个高分。
两天后卷子发下来。
历史老师在投影仪上展示了这份答卷,并且指着低级错误讲解起来。
老师黑板敲得嘭嘭响:
“这位同学,我说过多少次了,审题!审题!自己看题干,题干上是不是说了「秦朝」传入我国?你自己看看葡萄和棉花是秦朝传
() 进来的吗?那是战国时期传进来的!”
桥松:……
桥松下意识反驳:
“不可能,这是祖……这是始皇帝在位的时候传入的!”
老师心累不已:
“始皇帝在位的时候,一开始那是秦朝吗?那叫战国末年!秦朝要从泰山封禅开始算起,这种基础知识点我上课有没有跟你们反复强调过?”
桥松一呆,他上课没听来着。
其实对于身处大秦的古人来说,他们并不会精确区分什么秦朝和秦国。
在桥松看来这不都是大秦吗?
你要是问“大一统之后传入我国的”,那桥松肯定不会答错。
老师接着说下一道题:
“这个是课本上的例图,为什么还会有人答错?你们平时不认识农作物,至少书上的例图得认识吧?”
桥松试图反驳:
“我认识,这是黍,我只是忘了黍是哪个作物而已。”
老师有些无语:
“知道古称不知道现代名?那课本上写的也不是古称啊!而且,黍是小米吗?小米叫粟,北方有的地方也叫它稷。你这上头还划掉了什么?居然划掉了大米???”
桥松:“我知道大米是稻。”
老师:“……我猜你其实想写的是大黄米吧?”
黍就是黄米。
桥松恍然,原来叫这个名啊!
学生们的错误千奇百怪,老师早就见多识广了。她心如止水,觉得桥松这个程度都不算什么,哪怕桥松直接在试卷上写扶苏精于作秀、擅长收买人心。
——才怪啊!
试卷和课本里把扶苏那话当正面例子提出来,你在那里分析他这个人阴险狡诈,这合适吗?
现在的小孩子都怎么回事,十二二岁的年纪,看什么都是黑暗的。历史老师恨不得当场给他家长打电话,关心一下小孩的心理健康问题。
老师苦口婆心:
“大家不能在试卷上这么写,人家秦二世分明是在关心民生疾苦,不能因为他是皇帝太子你们就对他有偏见。”
桥松觉得老师偏心:
“我没有啊,我写的分明是实情。不信老师你去看《始皇帝传》,扶苏自己都承认自己是政治作秀了。”
老师:“他作秀不作秀和这道题目有关系吗?你要考虑出题人的意图,扶苏本人怎么想的不重要。”
桥松:“……是这样吗?”
原来你们后世人出卷子是这么出的啊。
以前桥松在地府一直负责给全家当善后工具人,因为他爹嫌烦不想管,又不许他们去叨扰祖父,就都丢给他了。
偏偏地府和阳世时间流速比例1:12,阳世飞速发展的20多年,在地府也就两年。这么短的时间,桥松根本不可能精准了解阳世中学生的学业问题。
老师看他受教了,这才心中宽慰了一些。
她翻到最后一道题:
“始皇帝到底巡游八次还是九次,这个在史学界是有争议的。官方记载是九次,但很多人认为第九次根本不能算数。”()
“我知道你课外知识了解的多,但我们考试还是要以书本为主。书本写的就是八次,所以要照着八次答,懂吗?”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桥松皱眉:
“书本是错的,也要照着它学?”
老师也没办法:
“课本的勘误效率比较低,不可能考古发现一个新的证据推翻某个事情,课本就立刻修改,很多假的史实十几年了都没改。更何况巡游这个也不算是错误,只是各有争议而已,两个说法都不能算错。”
桥松不接受这种说辞:
“怎么不算错了?秦朝官方盖章的九次,史学界凭什么在那里争执?第九次是不是凑数的关他们什么事?”
这群后人一点都不尊重老祖宗!
老师:……
说不通,根本说不通。
老师决定换个话题:
“先不说八次还是九次,你这个第六次和第八次的回答明显有问题,你怎么能写他们就是去旅游的呢?”
桥松:因为这就是事实,我爹和我祖父是不是去玩的我能不知道?
全班同学佩服地看着桥松和老师你来我往地争辩,心想秦涛风怎么不怕老师啊,他胆子好大。
最后老师还是没有说服桥松。
老师心累地表示:
“你也别跟我杠了,我直接找你家长,和你家长聊吧。”
桥松:!!!
不可以找家长啊!
犯错了才会被找家长,桥松都不敢想老师把他祖父找来会是个什么场景。
他从小就乖巧懂事,也就前不久叛逆了一次。要是因为学习的问题被找家长,祖父会不会觉得他丢人?
下课后,桥松去找弟弟支招。
琼琚慢条斯理地翻着书:
“找祖父总比找父亲来要好吧?你也不想父亲过来之后跟着老师一起批评你吧?”
桥松醍醐灌顶:对啊!
桥松立刻决定了:
“还是让祖父来吧,祖父肯定不会苛责我。”
但琼琚却提醒他:
“班主任那边留的电话号码应该是属于父亲的,不是你想让祖父来,祖父就能来的。”
桥松只好躲去角落给祖父发消息,忐忑地说了老师要请家长、而他不想让父亲来的事情。
始皇收到了长孙的消息,眉头微皱。
他看了眼不远处和刘据李治朱棣他们联机打游戏的扶苏,想了想回了一个“好”。
片刻后扶苏那个备用机收到了来电。
始皇接起电话离开了房间。
“备车,朕要去一趟学校。一会儿太子问起,便说朕去看桥松了。”
王贲应了一声,留在家中保护太子。
始皇赶到了学校。
历史老师看到始皇那
() 和桥松五分相似的长相,又见他仿佛二十七八的年轻面容,完全没有怀疑这人不是桥松的亲爹,而是更高一辈的祖父。
老师招呼他坐下:
“您就是秦涛风同学的爸爸吧?”
始皇沉默了一瞬,转移话题:
“涛风是在学校闯祸了吗?”
老师也没多想。
桥松的资料里写的是兄弟两个,他是哥哥、琼琚是弟弟,没有别的兄长。所以面前这人哪怕年轻,也大概率就是长辈,而不是同辈。
像是找大哥来冒充家长的,她见多了,隔房的堂兄应该不会长得这么像。
“是这样的,秦先生,你先看看秦同学的期末考卷。”
老师递过去一张卷子,重点给他指了材料题和问答题的错误。
始皇接过一看,先看见桥松编排他爹精于作秀。
始皇:……
这是实话,但身为人子这样作答实属不孝。幸好没让扶苏看见,否则肯定要揍人的。
始皇因而附和了老师的意见:
“这道题答得有些不像话了。”
老师很欣慰,秦同学的家长还是很明事理的。
——虽然秦家长明事理的初衷和老师不太一样,出发点是替自家爱子说话。
老师接着示意他去看问答题。
始皇看完后疑惑:
“这道题的回答有什么错漏吗?”
老师以为始皇是不了解课本内容,耐心地解释了一遍应该是八次巡游,而且巡游的目的不能这么写。
然而始皇听完淡定地表示:
“涛风写的没错,是你们的课本和答案有问题。”
他是当事人,他确定就是九次巡游。而且目的填写也没有错误,他家孩子答的是对的。
老师:……
老师感觉到了熟悉的窒息感。
学生没说服,来个家长居然和学生站一边。难怪这个学生难搞,敢情是家学渊源。
老师心累地把桥松喊来了,她决定两边一起说服。事实怎么样真的不重要,考试你照着标准答案写就好了。
但老师不知道,她要是没叫家长之前,桥松还能接受照着答案写。
可她把家长叫来了,还很不幸地叫来的是始皇帝。那么就算桥松可以接受,始皇帝也是不接受的。
始皇:朕特意凑够的九次巡游,你们就想这么给朕改成八次,问过朕的意见了吗?
始皇表达了自己的抗议,认为课本上的内容不能枉顾事实。
老师:可是这也不归我管啊,你有本事去找教育部改课本。
始皇:你能联系到教育部吗?
老师:……你看我像是有那个人脉的样子吗?
始皇:那你找个能联系的人来。
老师:…………
说不通,完全说不通。
桥松扭头看了一眼躲在门外看热闹的琼琚,用眼神问他是不是故意的。故意让他把祖父引来,就是为了看祖父和老师对线。
琼琚微微一笑,那模样像极了他亲爹。
桥松:有的人平时看着就是个书呆子,其实内里坏得很。!
无字惊鸿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