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谈01
让江陵月没想到的是,关于刘彻的迷信问题,最终以一个极其荒谬的方式解决。
正值公元前120年,全球各地文明都在筚路蓝缕的草创阶段。在中原还有儒家、墨家等提出类似以人为本的思想,但在偏远闭塞的滇国则全无这个顾忌。滇王全身上下厚厚的一层肉,全是滇国百姓的民脂民膏。
一开始,大汉的人颇有些瞧不起滇地百姓,觉他们又黑又矮又瘦,嘴里嘟囔着听不懂的语言,每日也不劳作,只在密林中来回游荡。比起人类,更像猴子一类的生物。
到了后来,这份看不起却渐渐转化为同情了。
“祭酒你知道吗?我就给他们掰了一小块肥皂,他们就跪下来向我磕头,要来拜我。”
李殳玉心有余悸道。
她确实是被滇地人给吓到了。在长安做了一年多的科普工作,感激领过,白眼也遭过。但夸张到这种地步的,还是第一次碰到。李殳玉暗暗想着,按照他们的拜法,说不定把她当神明来祭拜了。
当然,这话不能随便乱说。祭酒不爱听,陛下更是听不得。
“你是觉得他们可怜了?”江陵月问。
“嗯……”
李殳玉有些拿不准江陵月的意思。祭酒是只单纯地问上一句?还是觉得这样做不对,不好,不该同情外邦人?
江陵月倒没有别的意思,她只是感慨良多地揉了揉李殳玉的头,笑着说:“我们殳玉也长大了呀。”
还记得,一年前她被家里派来医校学习时,还是彻头彻尾的贵族小娘子作风呢。江陵月还记得,那时候,李殳玉还觉得喜爱洁净是贵族阶级独有的特质,被自己好一顿教育。
一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又是下乡又是上战场,加上家中遭逢巨大变故,现在的李殳玉哪看得出来年方十四?已经是能支应门庭、独挡一面的大人了。
更重要的是,她放下了固有的成见,也体会到了“哀民生之多艰”的滋味。
江陵月一时间又欣慰,又有点心疼。
很难说这种变化对李殳玉来说是好是坏。但自私一点,她更喜欢现在的李殳玉。
李殳玉却被夸得脸色微微泛红,不自然地别开了眼。慌乱间,她忙转移了话题:“听说不止是我,还有军侯那边也是。只要给一盒方便面或者罐头,就能让本地人替咱们进林子一回。”
山林多险,一不小心就会殒命。可以说这一盒方便面就买断了他们的命。
“哦?”江陵月挑了下眉。
江陵月可没忘记,这还是她的提议呢。没想到霍去病那么听劝,她不可避免地有点儿开心。
但一包方便面就买命……
“军侯真这么给了吗?”
“没有!”李殳玉发现话中的歧义,连忙否认道:“军侯给了每个愿意去的人三十斤粮食,又搭上一袋军粮、一块肥皂。”
除去后两项,其余的和大汉征
兵的标准也差不多了。
江陵月暗道。
霍去病总是这样,虽然对“君子”之类的夸赞嗤之以鼻,但他行事向来很有法度,甚少逾矩。若不然,军中上下也不会一致地服从于他,令行禁止。
这些,就是那些骇于他“凶恶”声名之人所不能洞察到的地方了。
思及于此,江陵月唇角微微上扬,清月似的眸子乍然生出灼然的光。
别人不知道的好,她知道。
李殳玉窥见江陵月的神情,闻弦歌而知雅意,主动提议道:“对了,听说滇人从山林中搜罗出了好多的物产,都是大汉没见过的。我正想去看看,祭酒要不要一起?”
顺便见见军侯什么的……
江陵月没领悟到这一层,也没料到下属竟贴心体察至此。不过她也对滇国森林中的物产好奇之极,当即点了头:“好呀!”
昨日下了一场雨,江陵月料想着,估计滇人采摘的物产中会有许多蘑菇。到了现场一看,果然如此。
霍去病不见人影,只有大把色彩鲜烈的蘑菇摊摆在地上,刺激着人的视网膜。然而它们就那么被放着被围观,周遭的人都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你们怎么了?”江陵月问。
“祭酒,别碰!它们有毒!”
郁浑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反让江陵月好笑得很。她上辈子是云南人,从小吃菌长大的,还能不知道蘑菇有毒?郁浑这样简直把毒蘑菇当成了眼镜蛇,一眼都不能看。
“是滇人告诉你们的?”
“嗯……”
那还不错,至少没有心眼坏的,故意蒙骗着让他们吃下去。
江陵月的目光凝在那堆蘑菇上,却发现它们都是不常见的品种。滇人一朵常见的没采回来,实在是不太合理。
她沉吟了片刻,忽地生出了一个不妙的猜测:“是不是被人拿走过一批?”
郁浑点头,没觉得有问题:“陛下派人把能吃的都挑走了,说要尝尝滇地的美味。”
旋即,就见到他们的祭酒脸色突变。
“糟了!”
众所周知,“蘑菇能吃”和“蘑菇无毒”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许多蘑菇如果不烹熟就上桌的话,很容易让人中毒。
刘彻带来的厨子又是长安来的,从前没处理过这类食物,翻车的可能性极大。
她当即就要赶往刘彻的军帐,却没想到他身边的近侍来得更快。带来的不是他食物中毒的消息,而是……
“那、那个,景华侯,陛下他方才说他、他……”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