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侯确实是死了,但是想用申侯一条命就解决齐国伐郑这个大麻烦可没那么容易。时间进入到秋季,齐国又整了一场盟会,地点在一个叫宁母的地方。这场盟会的与会者包括齐桓公、鲁僖公、宋桓公,以及陈国的世子和郑国的世子。】
【大概远在盟会开始前,管仲就已经在给齐桓公灌耳音了。比如什么招揽远离你的国家要用礼和德,只要你不要违背德和礼,大家迟早都会归顺你的。】
【齐桓公于是对同盟的大家都很客气,诸侯们也非常给面子,把要上贡给周王室的土特产都交给他带来的官员,由齐桓公来集中送给周王——别小看这个转手的操作,这可是地位的象征。类比一下,大家当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时候,负责收作业的组长在大家心里是不是也还是有点厉害的。】
【回归正题,这场盟会的核心话题还是在于郑国,所以传里称之为“谋郑”。大家可能很奇怪,郑国的世子就在现场,怎么还当着人家面搞事呢?这当然是因为这个郑国世子并不是个好东西,非要说,他可能比他爷爷郑厉公还要抽象一点。】
【郑厉公当年也不过就是想要上位,于是和宋国合作。考虑到他母亲娘家就是宋国的,这也不算特别过分,代价也就是付出了一些钱帛而已。之后宋国得寸进尺地跟他要好处,他是转眼就翻脸的。】
【而他这个孙子呢,名字还挺好听的,叫华。这位太子华原本是被郑文公派来参会求和的,主打一个你们要我咋样我派儿子在这听着,等他回来传递消息我就按你们的做,这样就算是把之前的事情一笔勾销了。】
【但是太子华去了以后跟齐桓公说,洩氏、孔氏、子人氏这三族是背离之前的首止之盟、投向楚国的主力,如果您把他们三个氏族都做掉作为两国和好的方式,那么之后我会让郑国如同封臣一般侍奉齐国,这对您来说没有任何坏处。】
寤生的眼睛微微睁大,子孙不肖到如此地步是他未曾想到过的。若说突是因为并非太子却又欲壑难填,这人分明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了,只待他父亲薨逝便可成为郑国新君,何必如此?
旁边的熊恽看出他的惊讶,不由笑了一声,道:“子弑父尚且不值引以为奇,更何况不过是出卖些许利益呢?”
斗榖於菟闻言轻轻叹息。
即使在场尚且无人知晓在这位楚国的新君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不过观这君臣二人的反应,也能大概猜测一二。
不由大吁。
【齐桓公差点就要答应他了,但是管仲阻拦了齐桓公,劝是这么劝的。他说你是靠着礼和信,才让诸侯聚集在你身边,但你却要用如此奸人,终结自己一直以来表现出的礼和信,这难道是可以的吗?儿子不违背他父亲的命令才叫礼,接受命令后抓住时机完成才叫信。违背了礼和信的人,再奸猾不过了。】
【确实,子华这个人,他爹叫他来求和,听人家齐国的话,没叫他主动出卖国家利益。甚至连侍奉齐国如附庸这种话都出来了,他爹
郑文公知道他在外面这么敢给郑国作主吗?上位的野心昭然若揭,算盘珠子都崩到他爹脸上了。】
【齐桓公试图跟管仲辩论,他其实还是有点心动的,毕竟伐郑也有点久了。他说,诸侯伐郑一直不顺利,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可乘之机,就趁机顺水推舟不好吗?】
【管仲于是又要开始大道理了。整个这段对话的核心其实一直很稳定,就是主打一个齐国作为霸主,除了强权之外,齐桓公的初衷必须高尚,只有这样才能让各国心甘情愿地依附。总的来说这时候的霸主,和我们后来说争霸的霸主,还是存在一点底色上的不同。】
【哪怕是霸主,这会儿名义上也还是以德服人而不是靠打服。至于实际上是不是靠打服,呃,自由心证?不过道德这玩意儿嘛,本来就是论迹不论心,哪怕我们在齐桓公的一系列行为里发现他其实也不那么靠谱,但至少大义上没有太严重的破绽。】
【所以针对齐桓公的,找不到郑国弱点不如干脆借此机会一不做二不休的想法,管仲说,如果你用德行和大义来收服郑国,郑国还要反抗,那么你就可以带领诸侯去伐郑。郑国面临生死存亡,哪里能不害怕呢?】
【但是如果你用子华这个带路党去兵临郑国,郑国反抗你就有天经地义的理由,有什么好怕呢?而且联合诸侯时,大家都要崇尚德行。可是在与会诸侯中有奸人位列其中,又有什么资格警示后人?】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