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惯例的呢?周襄王派来宰孔不是当会议主持人的,也轮不到他当。周襄王给宰孔的任务叫做“赐胙”,赐胙的对象自然是齐桓公,这是非常荣耀的一种行为,因为“胙”即为“祭肉”,即祭祀之后的肉食。而这里周襄王赐的胙是祭祀文、武二王之后的祭肉,本应是文、武二王的后裔才能享用的尊荣。】
【所以理论上来说,只有同姓诸侯且同大宗才在礼法上有这个资格,外人除非有大功德否则都不配被赐胙。但是除了这次的齐桓公,后来还有秦孝公、秦惠王都是外姓人被赐胙,很显然,这都是周王室对彼时强者的承认,某种程度上甚至算得上是讨好。】
【当然,也可以换个思路,考虑到姬、姜二姓某种程度上是自己人,赐胙给齐桓公也不算特别出格的事情。但是秦国那可真的和周王室血缘很远了,秦国从血统上应该反而和商人比较相似,在传说时代都出自东夷族,周人则是西边部族出身。】
【不过赐胙这个事情终究象征意义重大,所以宰孔和齐桓公还是整了个花活。先是宰孔解释胙的由来:天子祭祀了文、武二先王,于是让宰孔我来给伯舅送胙。嗯,不要问我赐胙的这个肉奔波千里真的还能吃吗,我也不知道。】
【所谓伯舅,之前提到过,同
姓之国诸侯曰叔父伯父,异姓叫伯舅,至于叔父伯父的区别,理论上是大国伯父小国叔父,实际上从周王对晋国的态度来看,好像也确实是按国家强弱来的。】
【齐桓公听说了肉的来由,于是从高台上走下,来到两层阶台之中,向北准备稽首而拜。宰孔立马阻止他,说:先等等,王还有别的命令,天子让我告诉您,伯舅年老又劳苦功高,给您特殊的待遇,不用下拜。】
【领导跟你客气一下,你难道要当真吗?齐桓公当然没有当真,虽然这领导只是有名无实,但他也要足够客气。于是他说:天威近在眼前,小白我怎么敢冒昧领受天子之命。如果不下拜,恐怕会从阶上摔下,给天子蒙羞,怎么敢不下拜呢?】
【这段写的非常具体,除了这段对话之外,对细节的人物行动都有描写。走下台阶,下拜,再登上台阶,接受赐胙,非常有大国风范,霸主气度。不过《史记》、《国语》和《管子》都说他其实本来想顺水推舟不拜的,但是被管仲劝下了。】
【不过我个人觉得就算有劝也应该是葵丘之会前,而不是像这三本文献记载的那种模式——怎么也不可能是宰孔都已经代天子赐完胙了,然后齐桓公才召来管仲讨论这件事,才又决定拜天子,这个过程就很奇怪了。】
【宋襄公去世时僖公九年春,葵丘之会是夏,订立盟誓是秋。《左传》版本的葵丘之盟核心内容是,与会同盟之人,结盟后都要重归于好。感觉像是一句废话,那我们来看看其他版本的盟书,主要是《孟子·告子下》的,还有一个谷梁传版本和《孟子》区别不算太大。】
【《孟子》版本一共包括五命,五命之后是上面那句“归于好”的宣告:初命是有关于小家的,诛杀不孝、不更改继承权、不以妾为妻,强调礼法秩序;二命是关注道德,尊重有德有才的贤人;三命主要在于人际关系,尊老爱幼,友好对待来往商旅;】
【四命是和用人有关,士不垄断官职,公事不兼摄,选拔人才有章法,不专断杀戮大夫;五命是国际关系和商业,不建立故意弯曲到他国国境的边防建筑包括堤坝,也不故意阻止本国商人购买他国的粮食,有人得了敕封要告知他国。】
【这个盟书有很明显的理想主义在里面,也符合孟子这个思想家的身份。不过这种禁止一二三的盟书,其实本质就意味着目前这个一二三很常见,所以才要禁止。尤其是四命,在春秋时期世卿世禄制背景下想阻止贵族垄断官职和专权也太扯了,说什么选拔人才感觉也有点抽象。】
【另外四个倒是没什么太大问题,考虑到管仲改革中经济改革的成分很高,五命的真实性感觉还是有的。至于谷梁传版本,只包含初命和五命的内容,但在初命基础上多了一个禁止女性参政。】
【这里的参政可能并不是我们观念上那种直接参与政事,而是指在继承诸侯之位的过程中,母亲通过娘家的力量或者枕头风的方式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导致国家继承发生混乱。这一点从思路上和不以妾为妻是紧密相连的。】
【嗯,不过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就是了,因为这时候新君没长成之前太后干政好像是惯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