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骊珠不是十四岁、二十四岁,她当时只有四岁而已,而且她是什么性子的孩子,蒙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也有所了解,所以他不觉得她是故意在他面前表现的。
在蒙毅看来,小骊珠是在认真地执行始皇帝交给他的任务——推广玉米,替他收买民心。
才多大的孩子啊,竟然能把话记得那么牢,在蒙毅看来这天底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小骊珠还要更孝顺的女儿了。
始皇帝原本还想再谦虚一下的,但是仔细想想小骊珠对他确实是孝顺,他要是再谦虚的话,似乎就有点对不住她对他的孝顺了。
于是始皇帝点点头道:“在这方面朕从不怀疑骊珠,沛县一行,骊珠确实是把朕交给她的任务完成得十分漂亮。”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始皇帝才觉得自己这个当爹的不能拖后腿,要不然他的脸往哪儿搁?
抱着这个想法的始皇帝如平地一声雷似的,直接在朝堂上就对着大臣们发难了,直接打了一众大臣们一个措手不及。
原本这几日见始皇帝都如寻常一般,所有人都以为他暂时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或者即便知道了也没有查出和他们有关系。
但是始皇帝如今一发难,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就明白了——
他们以为陛下被蒙在鼓里,其实陛下早就心里门清得很,真正被蒙在鼓里的人是他们才对。
“朕倒是不知道朕的股肱之臣怎么转眼间就成了国之蛀虫了,为了一己之私竟然背着朕在背地里搞小动作,企图破坏朕广纳四海人才的计划?”
始皇帝看着面前的大臣们,“你们扪心自问,你们的心中可还有朕?可还有大秦?”
“请父皇/陛下息怒。”
始皇帝一生气,底下的皇子们和大臣们就哗啦啦的跪了一地,没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尚且可以淡定一些,但是在背后给始皇帝使绊子的大臣就不行了。
他们自认为自己做得十分隐蔽了,怎么还是让陛下查到他们的头上来?
“息怒?”始皇帝冷笑一声,“大秦有你们这帮拖后腿的蛀虫,迟早国将不国!如此你们叫朕如何息怒?”
始皇帝此话一出,别说是那些罪魁祸首了,原本存了隔岸观火的心思的大臣们也脸色一变
。
其他参政的皇子们见始皇帝一副怒火难下的模样,谁也不敢站出来出声,除了扶苏。
“父皇,儿臣知道您心里不好受,但是您这么说,会寒了其他大臣们对大秦的忠心的……”
*
“到底是谁寒了谁的心呀?”小骊珠当时不在朝堂之上,她是在事后才知道这件事的,小姑娘也不让文娥去打听,而是干脆自己就去问当事人。
可始皇帝忙着呢,就打发小骊珠去找扶苏了。
听到扶苏说始皇帝在朝堂上直接发难,把一众皇子大臣们都给骂得跪了一地,小骊珠就拍手叫好;听到扶苏说他站出来给大臣们说情,小骊珠就拍……拍了扶苏几巴掌。
“扶苏你真的是,你到底是站那边的?不跟着爹一块骂人就算了,你还帮那帮大臣说话?你你你……你真的要气死我啦!”小骊珠原本以为扶苏被贬上郡一事之后,能够经一事,长一智的,结果好家伙——
他是经一事,不长智啊。
“白经一事了你。”小骊珠对扶苏真的是嫌弃极了。
对此,扶苏表示很冤枉,也很委屈:“骊珠你的性子怎么那么急?我都还没有说完呢。”
小骊珠抱着胳膊斜了扶苏一眼:“你说吧,我给你一个狡辩的机会。”
扶苏被小骊珠逗笑了:“行吧,那你仔细听好了,不是我要跟父皇作对,是父皇在上朝之前就暗示我记得帮他打圆场的。”
扶苏确实曾经因为外人而顶撞过始皇帝,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天生反骨的人,在这次的事情上面,扶苏是坚定的跟他父皇站在一块的。
只是始皇帝并非真的想要将所有涉事的,有坏心思的大臣们都一网打尽,那要怎么办呢?
那当然是要有个人跳出来打圆场了。
而这个人自然是非扶苏莫属了,一来这确实像是他干得出来的事儿,二来则是因为那么多儿子当中,扶苏是始皇帝最看重的那一个。
小骊珠一听,眨了眨眼睛,然后扭头问在办公的始皇帝:“爹,扶苏说的是真的吗?”
始皇帝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声“嗯”。
行……叭。
见始皇帝都为扶苏作证了,小骊珠就把手放下,然后对扶苏道:“那你怎么不早说哇?”
“你还倒打一耙是吧?”扶苏见小骊珠明明不好意思但是却强撑着维持着自己那股气势,他就忍不住想笑,“再说了,我哪里想到你说动手就动手?”
扶苏真的是庆幸小骊珠那几巴掌不是拍在他的脸上的,要不然他半边脸怕是得肿得跟猪头似的了。
不过没拍在脸上,拍在他的手臂上他也伤得不轻啊。
毕竟小骊珠天生神力。
“那……”小骊珠道,“那我给你打回来好了。”
“算了。”扶苏道,“我可下不去这个手。”
好歹是异父异母的亲妹妹。
“那然后呢?”见扶苏大度地放过她,小骊珠就立马追问下文
了。
然后?
扶苏表示,然后当然就是他们父皇顺势提出取士不问家世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了。
所谓的取士不问家世,指的就是不论出身,随才录用,考核人才的内容或许和后世的科举不太一样,但是模式是相似的。
这对其他没有门路的布衣平民来说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了。
但是对于对于贵族和士族而言,他们就不觉得是好事了。
因为此举动了他们的蛋糕,所以始皇帝当时一说,反对声四起。
“再然后呢?”小骊珠迫不及待地问道。
“再然后当然是他们反对都没有用了。”扶苏笑道,“他们本来就被父皇抓到了把柄,再加上他们大概想着普通的黔首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尚且没有解决,即便想读书做官,只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答应了父皇又如何?”
*
不得不说扶苏确实是把王绾等人的心思猜得透透的,他们今日在朝堂之上不再反对始皇帝不问家世,随才录用的其中两个原因都让扶苏说中了。
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扶苏没有猜到,又或者说猜到了,但是他不敢说。
是什么原因呢?
那当然是王绾等人深知普通黔首想要读书入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不仅仅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财力供家里人读书,更因为他们没有这个门路送孩子去读书。
就连在后世都尚且存在着落后偏僻的地方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更何况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
如今的教育资源稀缺到不是孩子愿意翻过几座山,趟过几条河他们就有书读的程度。
“陛下果然图谋甚大。”王绾回到府上之后,和亲近的几位大臣们道,“可惜这个政策,短时间之内对我们的影响不算大。”
哪怕咸阳有了一座太学馆,但是并非整个大秦每个郡都有一座太学馆,这意味着普通人家想要求学的话,仍然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话虽如此,可愚公移山也总有移完的一天。”有人担心真的到了那日的话,那么始皇帝的这个决定对他们的影响就绝对不小了。
“你们忘了陛下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了?”王绾看着他们道,“虽然说陛下自从打沙丘宫回来后,整个人看着年轻了不少,但是岁数到底摆在那儿。”
其他人听懂了王绾的意思。
他继续道,“而诸位皇子中,陛下最看重的是长公子,这长公子的为人性情,我想各位也是了解的。”
他手段不如始皇帝强硬,性情又偏偏比始皇帝仁善,这样的皇帝大概是臣子们最喜欢的了。
哪怕他是儒家的弟子。
王绾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其他几位大臣的忧虑。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新年一过,咸阳就突然出现了一种洁白光滑又细薄而便于携带的物品——
纸。
据说能取代竹简和绢帛充当书写材料。
不久前才信誓旦旦的表示这个政策短时间之内对他们影响不大的王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