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约克公爵就向政府提出了抗议,表示皇家邮政的垄断权被威胁了。
私人的便士邮政不合法规。在1675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邮资法案,规定除了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之外,英国邮政由邮政总长、邮政审计官共同管理,别人无权建立邮政设施。
便士邮政立刻被关停,但它很快又出现了。
再出现时,从私营邮政变成了官方邮政的一部分。经营方式与从前相同,但管理层与员工都换了人。
此后,近一百五十年,英国的邮政系统就分成了三个部分独立运作。
18世纪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改动。
拉尔夫·艾伦搞了运输线路变动,将原本全境信件必须经过伦敦中转,改成了郡与郡之间直接交互信件。
约翰·帕尔默对于猖獗的打劫邮差现象,提出配备邮政卫兵,改骑马为马车在城际间运送信件。
埃里克瞧着调查而得的一摞摞邮政数据。
进入19世纪,伦敦的人口暴涨,城市空间不断向外拓展。
邮局人手也在不断增加,邮政总局的办公空间不够用,搬迁到新的地址。
那却决不了整个体系的高度混乱现状。
便士邮政与内地邮政业务有重叠部分,两者的计费收费模式又不同。两种邮政独立运行,办公地点不同,员工穿着不同的制服,不存在业务互通。
对于普通人来说,仅仅是算哪一种邮费更合适,绕圈圈一堆计算公式就很可能变相利好生发行业的发展。
邮递员每天多次送收信,但因为还要负责计算收取邮资,投递效率非常低。
有时,邮递员更会抵不住钱财诱惑,私吞邮资弃信而逃。
埃里克越了解英国邮政系统现状,越为他与B先生的信件往来安全性与时效性忧虑。
两人的通信能逃过一次花豹袭击,但指不定卡在哪一个混乱的信件运输环节。
不行!
为了两人的信件通畅往来,必须整改这一乱象。
即便不认识英国邮政系统官员,但能另辟蹊径从马场主方向切入。邮局运输离不开马匹
,马场主赫蒙就是供应商之一。
埃里克与赫蒙有过一些交集。
年幼时的马戏团经历让他对动物很有一套办法,后来给马场主提供了不少技术支持。
另外,还要做一件事。
他拿出一封拜访帖,来自爱丁堡的威廉·钱伯斯,期望获取成立出版社的资金投资与机械技术支持。
埃里克想到花豹袭击邮车的消息居然四天了也没被爆出来,对伦敦报刊行业的信息灵敏度有了怀疑,也是时候投资一家出版社了。
*
*
三月末,皇家邮政难得展示出工作高效率。
伦敦总局快速成立调查委员会,开始勘察英国如今混乱不堪的邮政现状。
远在英格兰西北部。
布兰度暂时不知皇家邮政突然勤快到自我调查的起因,她收到了一则来自邮局的丢件通知。
——三月上旬寄出,给律师霍斯的信件被花豹给毁了。
惯犯花豹,诨号“詹姆斯”。
二月底,从伦敦的阿波罗马戏团出逃。目前查明,它前后三次在不同线路上奇袭了邮车。
造成了一死两伤。死的是马,伤的是人,给邮局带去了少说上百英镑的损失。
花豹“詹姆斯”在3月14日在伦敦郊外第三次打劫时,被邮政卫兵当场击毙。
布兰度读完这则通知,一时不知该摆出何种表情。
意外吗?有点。
很不可置信吗?并不。
随着城市人口飙升、识字率大幅提升,人们对书写信件的需求与热情激增,混乱的英国皇家邮政系统早就不堪重负。
如今,邮票与信封尚未出现。
邮资付费方式很原始,或交给邮递员,或直接去邮局排队付钱。
野兽打劫邮车是为抢口肉吃,也有人类强盗打劫邮车是为了夺走邮资。
布兰度放下通知信,又重新写了一封信寄给律师霍斯。
不是火烧眉毛的急事,只是问一问削笔器的专利是否办理妥当。一个多月后,五月初她希望看到全套法律文书。
如果有秘密消息或紧急通知,她是不敢以寄信的方式联络,不愿成为邮政离谱新闻的当事人。或亲自跑一趟,或委托信用良好的帮手送信。
因此,有关石墨废矿的高普格尼自燃事件,没有立刻写信告诉西格·福尔摩斯。等到6月10日,两校划船大赛时,见面了再谈。
为什么说给西格听?
因为在高普格尼居住的洞窟内发现了一句话,岩壁上歪歪扭扭地刻着「警告!不要触碰针线活!」
针线活,原本是日常词汇。
在布兰度的眼中它已经变成了敏感词,高普格尼与《老妇人的针线活》藏宝书有关吗?
他为什么会死于自燃?
这是一种很离奇的死亡方式。
检查洞窟死亡现场,确定没有助燃物的出现。
根据苏珊的回忆,与高普格尼在矿道遇见后,也没有发现对方储备大量燃料。
高普格尼死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提到老鼠与刺猬、臭虫与毒蝎,所谓的报应又是什么?
刺猬、毒蝎,两者勉强有一个相似点。
它们都有“针”。
尽管站在后世生物学的概念上,这两种“针”截然不同,但如今进化论尚未问世,人们多也分不清此针彼针。
高普格尼到底研究过什么?
苏珊说起洞窟内那一场怪异的假手演示,她居然将石墨假手当成了真实身体的一部分。
布兰度一听,这就是“橡胶手错觉”效应的翻版。
上辈子,听闻不少研究团队做过“橡胶手错觉”的相关衍生拓展实验。
在特定环境下,无生命的橡胶手能与大部分受试人群建立感知联系。明明人与假手没有血肉相连,但就是能察觉到假手被触碰了。
有理论认为,这是因为大脑在处理视觉与触觉时发生了错觉,让两种感觉重合了。因为眼睛看到假手被触碰,触觉上也产生了同步感应。
这种错觉效应甚至无需让刷子直接碰到橡胶手。
将刷毛置于假手上方的1米处,刷子左右晃动,真手也能感知到刷子在进行移动。
此类现象与大脑运动皮层神经元的“感觉野”相关。
物体不用直接与身体发生接触,它在进入人类身体的近体空间范围时,视觉触觉的相关感知就会被触发。①
此类实验涉及大脑运作与感知意识的内在关联性。
高普格尼怎么会给苏珊演示假手实验呢?
他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死人?遭遇过什么样的事?
他如何发现此类错觉效应?与岩壁上刻着的“不要触碰针线活”有关吗?
没人规定宝藏必是实体,知识也是宝藏。
“针线活”所指宝藏,是否并非指代金银珠宝,而是指代某类精深诡秘的典籍?
这些疑问,暂时无人能回答。
唯一的答疑者高普格尼,他将真实答案带入了坟墓里。
布兰度只能将疑惑记录下来,等待日后遇上更多的线索。
这趟出行以古怪的石墨废矿游画上句号。整理行囊,全家启程返回朗博恩。
送别时,薇薇安说将来寄信告知案情后续。
怀特夫人被抓了,盗尸团伙会不会联络她?
小镇能否瓮中捉鳖,把盗尸犯罪团伙一网打尽?那都要看后续情况发展。
布兰度留下了朗博恩的联络地址,但对收到盗尸团伙落网的消息不抱太大期待。
做黑市交易的人岂会轻易上钩,一旦被抓就是被绞死。
倒不如断尾求生,抛弃博罗代尔山谷这条交易线,重新开辟其他交易点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马车上路了。
布兰度有了大把的空闲时光。
终是取出了一叠《泰晤士报》,翻到广告栏的位置,细细品读一则又一则加密寻人启事。
三月初,她就发现了来自「幽灵先生」的消息,但一直没有即刻给出回信。
不迅速回信的理由很简单。不信任英国邮政,也要暂时保密身份。
邮件上都会盖戳是从哪里送出信件。
在博罗代尔山谷回信与在伦敦回信很大不同,石墨矿区的新鲜事不多,伦敦则是人流巨大每天都有怪事怪人出现。
在前一个区域回信会被容易定位身份,在伦敦则能成功隐入人海。
交笔友,需谨慎。
布兰度深知学术能力与个人品性不能划等号。
从笔友做起,聊天内容也要慢慢深入,而不能把纸片上的内容当成写信人的全部性情。
从广告栏加密寻人告示来看,「幽灵先生」的措辞冷静,没有急迫见面的想法。从他把咖啡店当做回信地址,而没给出住宅地址就可见一斑。
布兰度推测,对方对待笔友也很理智,应该也不至于心急如焚地等待吧?不会每天查阅一遍有没有回信吧?
第一封回信,她其实写好了,等到伦敦就寄出。!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