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次她来琼枝苑儿,除了问我安,还有旁的...弄月听花囍说这扇名为檀香扇,日日花香扇底生。是木之涣从苏州带来的地方特产。自我去江南以来,暗生情思的她日日期盼我的归期——准确地说是期盼木之涣的到来。
可惜,天无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我途中生了那么多变,她也就揪着心一边祈福助我平安,一边景愿木之涣一帆风顺,可别跟我一样遭遇是非。再后来,木之涣是顺利来了京城了,可也从未见他来刘家拜访过一次。不是说木家有议亲的意向吗?为何至今没有动静?难道是想考取了功名再拜帖登门?她有些按捺不住,才想来探个究竟。
弄月从没见过木之涣,其实也没有非嫁不可的意思。只不过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对那人的个性为人又有些向往和好感,于是才耐不住想知道对方是何音容笑貌……
我向弄月提了木之涣母亲病情好转一事,可他的心意我又不好明说。于是婉约道,“现下大伯母身子渐愈,婚娶相看之事能不仓促就最好。毕竟婚姻是大事儿,一生只此一次,既然有了充裕的时间,那自然要追求礼数周全、尽善尽美。何况男儿家总有些要强,觉得考举出仕之前,没有功业傍身,娶妻生子也不会有什么底气。”
弄月这才豁然开朗,又与我聊起了旁的。跟女儿家的闺中话,无外乎就那几样。她先是惋惜起了王太师家的嫡次女远嫁镇边将军的事儿,再而又说了最近名动京城、在王侯世家中冉冉升起的明月新星——叶知秋。“我虽未见过这位与晟王新婚不久的侧妃,但听说凡是见过她的人,无不用清艳脱俗、倾国倾城来形容她的样貌。甚至有人偷偷拿她与艳冠六宫的淑贵妃较瘦量肥,衡短论长。说淑贵妃算是清水芙蓉的话,那叶知秋就是牡丹国色。”
弄月还不晓得我与叶知秋相识,只当我是第一次听到这号人物。又婉柔补充道,“这位侧妃出生寒苦,原先在城南民间就很有名气,靠卖豆腐豆干为生。因天生丽质、秀色可餐,又被称为‘豆腐西施’。”
她说的这些我自然知道,甚至了解的比弄月更多。比起叶知秋嫁给晟王,我对太后认她做义女更感好奇。正纳闷时,我竟收到了叶知秋派人送来的请帖。?
第31章
*
阔别许久未见,再见时她已从粗布麻衣、素面朝天的贫女摇身一变成了锦绣华服云鬓步摇的王侯侧妃。但依然是那副纯良的喜笑盈腮,“逢春,我可想死你了。你都不知道我多想见你,找你说说话。我有太多太多想要倾诉了。”
但我还是先微笑着行了拜礼,“臣妇拜见侧妃娘娘。”
“哎呀,快快起来,不必跟我行礼。”她忙想搀起我,“你我是无身份拘束时就一起长大的好姐妹,我念着呢。”
“逢春也是第一次来王府,该行的礼数还是得做全的。”
毕竟这王府除了她,还有许多眼睛盯着,叶知秋不再勉强,只待我行完礼后才说,“我前些时候就想找你聚聚了。但我初到王府,人事未稳,诸多不便,总觉得不是自己住惯了的地方,陌生得很,做任何事儿都束手束脚的。这种情况,自然不适宜请你来了。”
听她的意思,是这几个月已经熟悉了站稳了,所以才敢请客入府。我有些讶异,从一见叶知秋就格外注意起了她与下人奴婢、与我的互动,从前娇软无架势的她,现在待人接物的仪态端静大方,隐隐有些威仪在。连说话功夫也渐长了不少。
这王府华丽,她的金屋也别致优雅,各种名画玉器,琳琅满目。甚至还有几面高墙,全都砌满了古籍今文。叶知秋见我望书墙兴叹,解释说,“这都是阿晟的书,摆在我这儿罢了。你也知道的,我就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哪里看得懂这些...繁文...缛节?”
阿晟?如此亲昵而自然的爱称,想必他们婚后依然如胶似漆,感情甚笃。也是,不顾重重阻碍跨越关山阻隔才好不容易抬进王府的,自然情比金坚了。只是,我心胸狭隘,耿耿于怀晟王对我与叶知秋天差地别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