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章(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韩融大笑,起身而去。

周忠坐了半晌,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这些汝颍人,还真是灵活啊。”

——

“陛下,这是今天刚出的邸报。”大桥走了进来,将一份还散发着墨香的邸报摆在刘协的面前。“上面有北海刘熙的文章。”

“是么?”刘协放下了手中的朱砂笔,接过了邸报。

刘熙来到泉陵,要在泉陵建私人学堂的事,他早就听说了,也翻看过刘熙的《释名》,但刘熙在邸报上发文章却是第一次。大桥这么急着拿过来,这文章肯定有名堂。

刘熙的文章在第二版,文章份量很重,大概有一千多字,相当于一篇传纪了。

标题很中立,《交州十年记》,像是一篇个人散记。

但提到交州二字,在这个时间点,就不可能无缘无故。

刘协将文章读了一遍。内容倒也不复杂,无非是刘熙这些年的个人经历,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意思却非常明显,为士燮兄弟表功而已。

与战乱迭起的中原相比,交州这十年还算太平,因此士燮兄弟有功。

逻辑就这么个逻辑,似乎也说得通。

不出意外的话,有同感的人不会少。除了那些流落交州,得到士燮兄弟照顾的中原士子,所有背井离乡的中原人,以及接济过背井离乡者的人也会有共鸣。

这样的人,南方有,北方也有,以南方居多。

刘熙不愧是学者,很清楚如何打动人,也清楚舆论的主体是谁。

“文笔不错,可惜道理不通。”刘协放下邸报,淡淡地点评了一句。“你留意一下有哪些人响应,又是什么样的观点。”

“唯。”大桥将邸报收了起来,又问了一句。“陛下说道理不通,是说他以偏概全么?”

“是本末倒置。”

大桥微微侧头,想了想,不禁嫣然。“陛下一语中的,比臣妾想的更透彻,更准确。我听过类似的观点。”

重新拿起笔的刘协一愣。“是么?谁啊?”

“故太仆韩公。他说儒门最大的问题就是公私界限不清,经常以私代公,颠倒了主次。”

“你听说谁的?”

韩融来行在几天了,但一直没有请见,天天在泉陵城内城外跑,比年轻人还有精力。刘协也没有急着召见他,等他充分了解了泉陵的情况之后再说。

按理说,大桥和韩融碰面的机会并不多。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