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萍也转头望过去。
可等听到电视里传来的话,她脸上的神色有了些变化。
——‘这尊玉玺保存的特别完好,而且它的来历也十分传奇,如果不是某位爱国人士的藏匿,怕是早就被……’
此时的电视屏幕上,正重点拍摄着博物馆中一尊玉玺。
特别的漂亮,漂亮到惊叹的程度。
谁能想到这尊出世千年的古董还能保存这么完好,几乎没有一丁点损坏的痕迹。
“我记得这件事。”程暖暖盯着电视机,仔细回想着:“我那个时候还小,不过后来听几个嬷嬷们说过,当时这个事差点闹出人命,好在有警察提前部署,将坏人给抓到了……”
程暖暖说个不停,妮萍却没什么反应。
而是一直看着这件国宝。
心中想着,原来它是这个模样。
小时候爸就有跟她提起过,但直到刚刚,她从不知道爷爷守护那么长时间的文件到底是什么样子。
现在看到了。
真的很美。
嘴角不由微微上幅,妮萍侧过头透过窗户望向天空。
心中不由想着。
爷爷,您守护着的东西如今很安全的置放在国土的某个地方,会一直被保存下去,您也可以安心了,总算没有辜负您对朋友的许诺。
“姐。”程暖暖唤了一声,“等以后有机会,我们亲自去博物馆看看吧?”
妮萍点了点头。
有机会她一定会亲自去看看。
正有些分神时,程暖暖又大声‘咦’了一下,“这不是晓晓阿姨的名字吗?是巧合还真是她?”
文物的事播放完。
紧跟着就是主持人在介绍着一批人。
——‘在科技领域中有一批默默无闻的人,他们耐得住寂寞与家人分开,□□于自己的专业之中,这样一批科研工匠,在许多家喻户晓的科技背后都凝结着他们的心血,或许我们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也或许我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至少让他们在这个时候认识认识他们……’
随着主持人的话,屏幕上出现了一些字幕。
上面显示着研发的科技名称以及功能,随后便是出现了一连串的名字。
显然就是研发该物件的科研人员。
妮萍望过去的时候,正好看到许多名字中夹着‘容晓晓’三个字升起。
() ——蜂窝防热主体建造技术人员。
“是她!”妮萍很肯定的说着,“你还记得吗,她时常出省干活,原先还不清楚是做什么,没想到是这个。”
在她心里,最佩服的人之一就是容晓晓。
就连她学生申请的助学金,都是容晓晓两夫妻以及白曼共同成立的慈善,光她经手递交的申请就已经有三十多人了,还不算其他地区。
“她真厉害!”程暖暖钦佩着,她在红山大队待了那么多年,虽然那个时候年龄还小,但大队的一些转变她也是经历过,自然知晓一些事,“可惜前年她回红山大队的时候我还在外地读书,不然也能和她见见了。”
“有机会的。”妮萍倒是没和他们断了来往,偶尔的时候也会电话聊聊,“等咱们去首都博物馆,正好也能在那里见见面。”
说着时,不由回想起过往的一些事。
那一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对于知青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
就连红山大队后面来的一些知青,也都纷纷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大队。
除了最开始的那十来人。
他们大部分的人一直坚守在窑洞,将本来一个小小的作坊如今发展成万人大厂,现在好多厂子经济不景气,但那边反而是越做越大。
后来那批人也是轮流去深造,毕业之后也都继续回到厂子里任职。
包括最先离开的蔡知青。
蔡知青因为工农兵的名额先去上了大学,本以为以后很难再见到她,可谁能想到几年后她带着自己的丈夫回来,先是接任罗支书的位置,到现在已经成了镇上要职干事。
除了窑洞这边,容知青两口子也在八零年代初离开了大队,先是回湘城发展,这几年生意做到首都,不过就算这样,他们也会时不时回大队看望一下。
倒不是看望自己的亲戚。
丑牛也是在八零年代初就和他的小伙伴考上首都的大学,容婆子跟着自己的儿子去外地上任,因为年纪大了经受不住奔波。
容知青会时常回去,也是因为大队的其他人在她心里也如同亲戚般的存在,偶尔去探望一下。
妮萍觉得这样真的很好。
虽说这些年离开大队的人越来越多,好多人都常驻在外,但并不是说他们完全忘记了红山大队的存在,而是始终将那里当做了另外一个家。
想着想着,她也有些想红山大队了。
朱婆婆和马婆婆一定会拉着她唠嗑,还会往她手里塞一把瓜子。
方大嫂肯定会带着她去看大队的养猪场,拍着胸脯说自己在焦知青那里学了好多养猪的本领,那些猪被她养得白白胖胖,特别肥。
年迈的大队长也一定会拉着去看办公屋的墙面,那面墙被修缮过,专门装了一整面的玻璃墙,里面裱着红山大队多年来拿到的荣誉……
真的好怀恋啊!
也很庆幸所有人都好,对于现状,不仅仅是妮萍自己,红山大队的所有人都会特别珍惜如今吧。
真好。!
白茄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