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说起来后汉,大家都很熟悉,毕竟这是中原五个王朝之一,说起来刘知远,或许也有人知道,因为他是后汉的开国皇帝,但是说起来刘崇或许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刘崇他是刘知远的弟弟,是北汉的建立者,虽然说称不上开国皇帝啥的,因为他只能算是延续了他的哥哥的汉朝统治,但是他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成为了十国中唯一一个在北方的小国政权。
刘知远的能力大家都很明白,能够从一个普通人做到河东节度使,然后在河东节度使的位置上趁乱南下,占据中原,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也不能小瞧,无论是谁都要说他一句英雄。
但是刘崇和他的哥哥差距还是挺大的,刘崇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市井无赖,整天喝酒,赌博,把这个基本上就当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整天就这么点事,好不容易长大了,懂了点事理,知道赌博喝酒不能搞一辈子,而且当时也混不下去了,于是就从军了,准备吃点粮饷。(关于从军的具体年纪,记载不多,部分书上说是二十来岁的时候。)
在这里插播一句,虽然说刘崇这个人人品和素质一般般,其他的能力也有待考核,但是他的外型那是绝对没问题的,是个比较出名的美男子,古时候说帅哥,一般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美鬓,这一类的人就称为美鬓公,而刘崇就是这样。
但是在乱世注重的不是外表而是手中的权利和势力,这才是最关键的,他长得再帅气,到了军中还是一样要接受训练,一样要打仗,一样会死。
或许刘崇的能力就是很一般,因为他年纪轻轻的做了小兵之后,在之后关于他的记载基本上没没有了,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关于他的晋升官职的记载就一条,说的就是他刚刚做小兵的时候,不久就被提拔为了军校。
由此可见,他的能力或许也就很普通,不然的话不会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竟然没有任何的动静,这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当然这是在皇帝中间相比,要是和一般人比那还是很有优势的。
刘崇真正开始在军队中平步青云,要从他的哥哥刘知远成了河东节度使之后说起。
等到刘知远做了河东节度使,他的弟弟虽然能力一般,但是是自己人,忠心,不用担心叛变的事情,于是就封刘崇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个相当于把军权都交给了刘崇,而刘崇也因为他的哥哥一下子成了河东第二人,(要么有能力,要么有关系,古代也是这样,呵呵。)
后来刘知远趁乱占据了中原,做了皇帝之后,作为皇帝的弟弟,刘崇的地位也是迅速提升,不就成为了河东的一把手,成了新一任的河东节度使,当时改立太原为北京,刘崇为北京留守,外加宰相衔,算是恩宠备至了。
刘知远做了皇帝,刘崇做了河东节度使,这按理说都算是事业有成了,但是刘崇过得并不快乐。因为还有一个人让他睡不着觉。
他和郭威的关系不是很好,之前在河东的时候就不是很好,但是后来郭威跟着刘知远到开封去了,他则被留在了河东,本来觉得这一辈子和郭威都没啥交集了,但是没想到,这才没多久就听到了郭威的消息。
李守贞叛乱,后汉爆发了大名鼎鼎的三镇之乱,先前派去的平叛的军队没有成功,后来就派了郭威过去,郭威到了之后三下两除二收拾了叛乱,然后得胜回朝。
这样一来郭威的地位和威望迅速上升,这让刘崇很担心,可能有人会问:“大将权大,功高震主这事自有皇帝去操心,你一个藩镇操什么心啊!”
但是这时候的刘知远已经死了,要是刘知远不死,刘崇才懒得操心呢,这时候做皇帝的是刘知远的儿子刘承佑是个年轻人,刘崇担心刘崇有不能驾驭住这些老家伙,虽然说刘崇能力不足,但是还是有点的。
不久他就和他的谋士商量这件事:“皇帝年轻不懂事,权臣在朝中把持朝政,我担心这些人将来不好控制啊,你觉得该咋办?”
谋士想了半天这才说道:“汉朝江山日后必乱,这是必然的,但是咱们在河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咱们这里将士骁勇,赋税也能够供养供养军队,所以咱们应该扩充军备,固守河东,提前做好准备啊,不然的话,将来要是真的出了大乱子,那时候再想着练兵就来不及了。”
刘崇听了这个主意,还是很和他的心思的,所以他日后的一系列的政策都是按照这个策略来的,于是就开始在河东搜罗人才,少年什么界面上的混混,地界上的土匪,全部都要,只要是愿意好好的跟着他,愿意参军保卫河东的,不管是什么人他都要。
随着军队的扩张,军粮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百姓的租税也急剧增加,人民痛苦不堪,不满情绪也在慢慢的酝酿,但是此时的刘崇根本没有心思关注这件事,他的心思都在怎么增强实力上面了。
就在刘崇一心发展自己的时候,刘承佑和朝中大臣还有朝中大臣之间的战斗越来越激烈,最终的结果就是刘承佑怒杀郭威等大臣的家属,而郭威则起兵造反。
这个过程是很快的,不久郭威带着大军赶到了开封附近,刘承佑出城视察,但是却被打败,想要回到开封,城门也不让进,只能逃窜,但是在半路上被身边的侍从杀死。
不久郭威进入开封,宣布暂时接管国家权力,但是他虽然见惯了国家的权利,但是他却不敢做皇帝,因为他还没有得到群臣的拥护,再说要是一拿下旧皇帝,自己就做了皇帝,这也显得郭威的吃相太难看了,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刘崇还在河东盯着,他刚刚进入中原,脚跟还没站稳,要是刘崇南下,他不一定能够抵挡得住,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刘崇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想着派大军南下,一举荡平郭威贼军,重新夺回他们刘家的江山。
但是就在他准备出发的时候,郭威的一封信来了。
郭威这封信里面主要就是介绍他郭威不做皇帝,而是让刘知远的养子、刘崇的亲生长子做皇帝。
这一下就把刘崇忽悠住了,他真的相信了,他觉得要是他的儿子做了皇帝,那他就是太上皇啊,这好事那里去找。
于是就暂时停止了大军南下的计划,这时候太原府少尹李骧却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他对刘崇建议道:“郭威辛辛苦苦,冒着杀头的风险这才拿下了开封,怎么会轻易的送给公子呢,他这样做只不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到他在汴州站稳了脚跟,咱们就没机会了。”
但是刘崇根本不信他这一条,无奈之下,李骧只好再次献策:“主公如果不信,可以采取一个折中之策,咱们带着大军南下屯驻在黄河边上,要是郭威真的立少主为皇帝,那么咱们自然没事,可以带兵进入汴京为少主助阵,也能撤回太原,但是要是郭威有其他的心思,咱们在黄河边上也能及时出兵,对过期形成一种威慑。”
这个主意还算是不错的,在当时的确是算得上是一个两全之策,可是刘崇根本不信,他就觉得现在的局面就挺好,要是他出兵吓住了郭威,郭威一怒之下干掉他的儿子,或者不让他的儿子做皇帝了,他不是损失更大,于是就不同意。
据说后来李骧还曾经劝过刘崇,但是这却激怒了刘崇,刘崇将他训斥一番,因为李骧不服软,刘崇暴怒之下要杀掉李骧。
李骧痛哭不已,他伤悲的不是因为他的小命马上就要被终结了,而是为刘崇这么糊涂而哭,为河东的未来前途不明而哭。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