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点,拉桃的车来了,是“辽”字头的牌照,车体长十一米,载重量1吨。据说是吉土县的常“客”,是经过信息部调的。
当这辆车停稳后,装桃的男劳们很快围了上去,其中一个上了车,另几个将装好的礼品盒及扁平盒依次搬运到了车前,并递到了车上。车上的男劳接过之后,又整整齐齐地摆在了车厢的最前面。
到了天黑,车还没有装起,所需的礼品盒还差老大一截子。怎么办?加点,继续装,没有啥说的,因为车不等人。这个时候,张牢娃他们准备了两个大灯泡,并挂了出去。一时间,冷库前变得明亮起来,装桃的妇女们和搬箱、打包的男劳们又都各执其事,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停了工。不过,装上车的桃却多出了半吨,司机看后死活不拉,说是路上限载,超出吨位是要罚款的,或者说是在半道上要卸货的,到时候谁负这个责任。拉桃的客商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所以,没有同司机过多地论理,就把车上多出的箱子卸了下来。然后,让男劳们刹了车,他同张牢娃结了账,付了款,并安顿汽车上了路。
当然,拉桃的客商是有组织的,分工是明确的,市场上专门卖桃的人是在千里之外的,并负责接货,他在这边专门组织货。他们的营销秘诀是市场上不能断货,所以,在生产地组织货是很关键的。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依旧是装箱、过称、装车、结账,不同的是增加了人力,增加了车辆,他们要在正月十五前后赶个好价钱。
在这个时间里,张牢娃也安排人装了存在李万成库里的桃。
事后,张牢娃他们算了笔账,100多万斤桃,净赚了0万元。李万成赚了一万伍。(未完待续)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