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这还不是最尴尬的,更尴尬的是,城管来了。

被城管从山塘街西撵到山塘街北后梁真还抱着一丝希望,抱着吉他还想再唱,这回一首歌都没唱完,另一波城管又来了,梁真到底是年轻,背着吉他盒撒开腿就跑,也不知道自个儿最后去了哪儿,反正也是条街。

一条极具温州特色的,形形色色的小摊主正在布置自己摊位的夜市街。

这时候天色还不算晚呢,倒是有几片乌云迅速的合拢,也不知道会不会真的下雨。梁真见这里遍地都是小摊铺,想必是城管允许的,他就还想再卖会儿唱,一首下来依旧是惨惨淡淡,倒是旁边的那个摊主给他支招,说小伙子你唱点应景的,比如“乌云乌云快走开”。

梁真:……

梁真还想做最后的挣扎,可这回,没等他弹完前奏,那个摊位的大喇叭就喧宾夺主,呕哑嘲哳地叫喊:“清仓甩卖!清仓甩卖!全场一折起!最后一天!全场一折起!”摊主还走到梁真面前,掏出张二十块钱,问梁真会不会唱《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梁真:???

摊主:“诶呦反正也没人听你唱,你不如帮我喊两嗓子‘原价一百多两百多三百多的钱包,通通二十块’,这二十块就归你了。”

梁真:……

梁真觉得有点受侮辱的,但那摊主也是好心,以为梁真也是穷困潦倒,所以给他这个机会。梁真拒绝了,想找个离大喇叭远点的地方,他打定主意了,这是最后一次,他再唱一首,要是这首歌还没有让一个人觉得值得停下来听他唱,那他就回去了。

可这条街上“清仓大甩卖,通通二十块”的喇叭实在太多,等梁真终于找到了个合适的地儿,天空又不作美了,倾盆大雨说下就下。梁真都没来得及把吉他放回去,只能手忙脚乱抓着吉他盒就往最近的一处屋檐跑。

梁真站在那儿,堪堪淋不到雨,他面前是条马路,马路对面是一排门面,正对他的就是个小卖部。和所以的乡镇小卖部一样,那个小卖部也有一个特别大的户外遮阳伞,梁真不是唯一一个没伞的,也有两三个人在小卖部里买瓶水或一些吃食后,躲在那遮阳伞下等待雨势好转。梁真也想去个宽敞点的地儿,可一掏口袋,才发现钱包没带。

梁真不好意思去小卖部光躲雨但不买点东西,就只能继续在这个窄小的屋檐下将就。时间在等待中的流逝总是最漫长的,不出几分钟,梁真就觉得自己等了快一个小时。

而在“漫长”的等待里,梁真的胃给他发出了饥饿初级警告,梁真本来还能忍一会儿的,可谁让他看到那排门面的尽头,画着草原和牛羊的粗制滥造的招牌上,写着的六个字是“兰州牛肉拉面”。

只要出了兰州,梁真就肯定会被问到,那兰州的牛肉拉面什么味儿啊,每回梁真也都要解释一遍,在兰州没有牛肉拉面这一说,大街小巷的店铺全都是“xx牛肉面”,更正宗点的叫法是“牛大”,至于和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三足鼎立的兰州牛肉拉面和兰州没啥太大关系,因为全中国的兰州牛肉拉面店都是青海回回开的,这也是为什么本地人常说,出了兰州,就没有正宗的牛肉面了。

这要放在平时,打眼到兰州牛肉拉面的招牌,兰州土著的骄傲使得梁真绝不会多看第二眼。而现在,在下雨天的屋檐下,也不知道是因为前两个字还是后一个字,梁真就一直看着,眼睛怎么都挪不开。

可能是因为后一个字吧,这都快七点了,十九岁的梁真还在长个呢,吃多少都不算多。也可能是前两个字,那两个字是梁真的故乡,从小生长的地方,那两个字是梁真的兰州。

梁真想兰州了。

想牛肉面,想马子禄舌尖尖吾穆勒占国。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马子禄是最有名的,也是兰州牛肉面向外的招牌,但却不是梁真最喜欢的。绝大多数牛肉面店营业时间不会超过下午三点,但盘旋路的那家舌尖尖开到晚上十一二点,很多次梁真和朋友喝了酒,胃里翻滚有些难受,就会去那家舌尖尖吃碗面,一口面汤下肚,酒意也消了大半。

可真要比面汤,七里河区的吾穆勒蓬灰牛肉面才是一绝,整头牛就在汤锅里煮着呢,来吃的人络绎不绝,都是冲着特制的面汤和牛肉去的。那牛肉和占国的不一样,或者说占国的牛肉和所有的都不一样,梁真十多年吃遍兰州大街小巷,没一家的牛肉做像占国那样,薄如蝉翼入口即化。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