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等,我们的结论不要下得太早。
2018年,中国科学家在黑龙江境内找到了头骨化石,从特征上分析,很可能是海德堡人的头骨。考虑到海德堡人会沿着欧亚大陆广阔的草原带追逐着猎物一路向东,这个发现也许会证明,他们也曾来到过今日中国的境内,只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太靠北方了,与同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其他直立人没有什么交集。即使曾经有少量海德堡人抵达过黑龙江一带,他们的后代也不太可能扎根那里,并一直繁衍到今天。
“你的意思是说,海德堡人也不可能是中国人的祖先了?”
虽然周口店北京人曾经让寻根认祖的我们失望过一次,但这一回,海德堡人也许不会令我们失望,他真的可能是我们的祖先—的祖先!
要揭示海德堡人与现代人之间的联系,还是要靠分子生物学来帮忙。我们刚刚说到的发现手斧的西班牙遗址里,还出土了海德堡人的腿骨。科学家从腿骨上成功提取到了古老的dna,经过基因破译发现,不出所料,这位海德堡人生活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这是迄今为止通过基因破译的古人类年代数据的最高纪录。
海德堡人的基因还透露了更重要的信息。通过对海德堡人的线粒体dna和全基因组的破译,科学家发现他们与另外两种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关系都比较近。
现在,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两位新来的“古人类同学”了。
尼安德特人也被称为“洞穴人”,因为最初发现的地点在德国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洞穴中,洞穴入口比地面高几米,内部大约只有5米长、3米宽,洞顶很高。1856年,采石场的矿工在里面找到了一些人类骨骼,并将其交给了当地的古人类学家。尼安德特人就这样被发现了。在基因研究还没有兴起的时代,人们根据尼安德特人的骨骼特征与现代人的比较,认为他们是现代人的古老祖先。他们身高略矮,但很粗壮,生活在冰河时代的洞穴中。他们的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或者略大于现代人,肤色比较浅淡。这是长期适应高纬度地区生活的结果。此外,他们还有一头红色或金色的顺滑长发。这群古老的洞穴人曾经广布欧洲大陆,甚至远至西亚和西伯利亚地区。
20世纪90年代,分子生物学家开始检测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并将其与现代人基因进行对比,探寻两者的亲缘关系。当时由于技术还不是很先进,只是比较了线粒体dna上的一些基因。结果发现,尼安德特人大概在距今50万年前与现代人有共同的祖先,他们似乎不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只是一种主要分布于西亚、欧洲的古老的人种。于是,当时的学者们认为,尼安德特人是人类进化中的一个旁支,他们与现代智人没有交集,在现代智人向欧洲扩张的过程中,于距今3万年前彻底灭绝了。
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尼安德特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2010年,分子生物学家检测了一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发现里面的一些基因也同样出现于今天的亚欧人群身上。这说明现代智人必定与尼安德特人发生过杂交。
我们现代人的体内竟然有洞穴人的基因!这个消息当时轰动了科学界。
接下来的多次检测,使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清晰起来。在现代人的基因组中,来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占了1.7%左右。从东南欧发现的尼安德特人骨骼中提取的信息分析,现代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杂交的时间大概发生在距今6万年前,这个时间是现代智人走出非洲,刚刚到达欧亚大陆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的智人祖先与尼安德特人一相遇,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真实的情况也可能没这么浪漫,说不定是野蛮的抢亲:要么智人抢了尼安德特人,要么反之。
现代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的杂交并不止发生了一次,在东南欧,距今4万年前至少还发生了一次。正是多次的杂交,使得一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进入现代智人体内,并一直传递到今天的现代人身体里。
因此,说尼安德特人是我们的直接祖先,也是有约1.7%的道理的吧。
丹尼索瓦人是一种更晚发现、更为传奇的古人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地区,邻近中国和蒙古的地方有一个丹尼索瓦洞穴,18世纪曾经有个名叫丹尼斯的俄国人在此隐居,洞穴因此得名。
2008年,俄罗斯考古学家对洞穴进行探测,发现了一块很小的儿童指骨。这块指骨被小心地采集,并送到分子生物学家那里进行基因检测。由于丹尼索瓦洞穴所在地区气候寒冷,dna保存状况良好。指骨上的基因组信息表明,她既不是尼安德特人,也不是现代智人,这是一个新的人种。由于指骨是在丹尼索瓦洞穴发现的,因此这个古老的人类被称为丹尼索瓦人;又由于指骨属于一个小女孩,因此科学家昵称其为“x女孩”。
x女孩当然有许多丹尼索瓦人同类。2000年,人们在洞穴中又发现了一颗成年男子的上臼齿,其年代与x女孩生活时代接近。
分子生物学家更为关心的是丹尼索瓦人与现代智人之间的关系。基因对比结果再次令人们震惊不已。生活在距离阿尔泰山万里之遥的太平洋岛屿上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美拉尼西亚人的体内,竟然也携带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在他们的基因组中,大约有4.8%的基因来自丹尼索瓦人。这些太平洋岛屿上的原住民的祖先不仅包括来自非洲的现代智人,而且包括丹尼索瓦人。也就是说,现代智人曾经与丹尼索瓦人杂交,所以后者的一些基因代代相传,延续到了今天的现代人体内。从整个现代人群体看,大概有0.5%的基因来自丹尼索瓦人。
看来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智人的唯一“情人”。
x女孩的发现地在西伯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和美拉尼西亚人住在太平洋的赤道附近海岛上,从地点上看两边相距万里。我们可以很容易做出推论,丹尼索瓦人及其后裔在亚洲一度分布非常广,其活动范围从西伯利亚到东南亚,跨过大海,一直抵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甚至其他太平洋岛屿。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这两位“新同学”的亮相,让我们知道,当非洲现代智人还没冲出非洲、走向世界的时候,外面的世界至少已经有三种古人类在生活着—各地的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两位新同学可能都是从非洲走出来到达西亚的海德堡人的后代。在距今约4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在西亚分道扬镳,前者走向了欧洲大陆,而后者则走向了亚洲内陆。至于现代智人的祖先,那时候还在非洲草原上转悠呢。
尼安德特人主要在欧亚大陆的西部活动,可能没有抵达今天的中国境内。丹尼索瓦人活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肯定在中国境内生活过。科学家已经在今天藏族人体内发现了丹尼索瓦人的基因,这种特殊的基因能够让藏族人在高原缺氧的空气环境中轻松地呼吸。
更为重磅的发现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境内找到了据称是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大约40年前,一位佛教僧侣进入甘肃夏河县的一处岩溶洞穴,发现了这件下颌骨化石。那里属于青藏高原,海拔3300米以上,距离阿尔泰山的丹尼索瓦洞穴直线距离大概2200千米。化石上没能保存古dna,幸好保存有降解了的古蛋白质,也能提供人类遗传信息。根据化石上包裹的碳酸盐结核,科学家判断这位古人生活在距今16万年前;根据其遗传信息,科学家判断他与丹尼索瓦人亲缘关系很近,因此断言他可能是丹尼索瓦人。
如果这真的是丹尼索瓦人,那么古人类学家可能要重新审视中国境内发现的距今十几万年到几万年前的一些古人类遗迹,那些遗迹曾经被归属于直立人,或者被牵强地归属于尼安德特人。说不定,很多那个时期的遗迹是属于丹尼索瓦人的东西。
以上的发现证明,丹尼索瓦人肯定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之一,至少是部分中国人的祖先之一。
走出非洲的大幕已经拉开,舞台上的一些配角也已经就位,现在,我们就正式有请主角—非洲现代智人粉墨登场,看看我们的这位直接祖先是如何实现从东非到东亚的漫长旅行的。
沿着海岸向东飞奔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智人化石发现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生活年代为距今19.5万年前。由于古人类化石保存不易,因此化石虽然是距今近20万年前的,但是其实现代智人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可能还要更早一些。从非洲古人类的种类和时间看,现代智人很可能是由留在非洲的那支海德堡人进化而来的。现代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都是海德堡人的“孩子”。
现代智人在非洲诞生后,大概有10万年的时间,一直待在非洲故乡,“苦练内功”。智人之所以叫“智人”,就是在智慧上要超过身边的其他古人类以及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人类进化到智人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语言能力也大大提升,从而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生存优势。
比如,他们的石器制作技术更为复杂,而且还能够用兽骨、鹿角、蚌壳、象牙等制作精致的工具,善于利用新材料,发明新技术;他们的“食谱”变得更为宽泛,从狩猎大型动物到挖掘野生根茎,荒野求生轻而易举;他们用火技术更加娴熟,发明了火塘,住所功能分区;他们酝酿出丰富的社会文化与艺术……
这些智慧与技术,给智人带来了生存优势,也带来了更多的人口,他们的部落规模超过了其他古人类部落,但是他们在发挥集体智慧与力量之前,先要通过大自然给予他们的考验。
考古学家发现,距今10万年前,就有少量现代智人突破了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阻碍,向北进入西亚的地中海沿岸。在那里,他们似乎与当地原住民—尼安德特人共存了一段时间,有些洞穴时而被他们占据,时而被尼安德特人占据。两种人类的关系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最终,当时羽翼未丰的现代智人从地中海沿岸消失了,也许是被尼安德特人“团灭”了,也许是由于自然原因离开了。现代智人的首次走出非洲之旅,很可能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当时的地球正处于严寒之中,也就是地球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大冰期。这次大冰期从距今15万年前开始,导致很多地区平均气温大幅下降,比今天的气温低10c左右;此后气温不断波动,到距今12万年前再次持续变冷,一直延续了长达7万年左右才略有好转。
大冰期对于欧亚大陆上的古人类是一次巨大的灾难,很多古人类群体就此消失了。不过对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古人类来说,由于地处热带,充足的阳光维持了较高的气温,情况尚可。但是,降水仍然受到冰期的影响,这里出现了持续的大干旱。非洲东部原来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逐渐变成了沙漠和干草原,只有东非海岸附近由于海洋气候带来湿润气流,干旱并不严重。
于是,人口越来越多的智人部落向更适合生存的东非海岸聚集,那里除了有自己熟悉的丛林和草原食物外,还有海洋中的食物。古人类学家在东非的厄立特里亚发现了距今十多万年前的大量废弃物,既有被猎获的犀牛和大象的遗骨,也包括很多贝壳,垃圾堆里还混杂着人类制作的各种石器。这些证据表明,现代智人曾在这里长期生活,并开发过海洋食物资源。
除了漫长的冰期外,某些突如其来的灾难也降临到了现代智人头上。从东非海岸线跨越浩渺的印度洋,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的苏门答腊岛北部有一个多巴湖,长100千米,宽30千米。它其实是休眠火山多巴火山的火山口,多巴火山历史上至少发生过三次大喷发,而第三次喷发就发生在距今7万多年前。那次多巴火山爆发也是近200万年里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大量的火山灰尘埃弥漫在大气层里,遮挡了太阳光,地球表面气温骤降,引发了一次全球性的巨大生态灾难。
科学家评估了这次灾难对当时全球古人类的影响。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在这次打击中基本上全军覆没,只有少量尼安德特人艰难地在高加索山区延续着种族之火。高加索山区曾经是最早走出非洲的直立人的家园,这次又庇护了尼安德特人,真是一块古人类宝地。生活在东亚的丹尼索瓦人也遭受重创,可能只剩下数百人退守在横断山区。至于老古董—直立人即使没有被之前漫长的大冰期扫除干净,在这次大灾难中也无法幸免于难了。
东非海岸边的现代智人也遭受了冲击,他们面临着何去何从的生存难题。对现代世界的移民来说,“哪里有面包,哪里就是祖国”。对聚集在东非海岸线的现代智人来说,哪里有食物,哪里就是故乡。
危机既代表着危难,也代表着机遇。大冰期和火山爆发固然带来了严寒环境,却也让全球海平面下降了许多,估计比今天的海平面下降了100米左右。这意味着把非洲大陆和亚洲大陆分开的红海变得狭窄了。这还意味着大陆和海岛的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亚洲大陆南部的波斯湾、印度坎贝湾、东南亚大小岛屿之间的海峡都变得狭窄了,许多小海峡甚至直接变成了陆地。
一条从东非海岸一直向东延伸的“海岸高速公路”展现在现代智人的眼前。在距今10万年前那次失败的西亚远征之后,现代智人在距今7万年前开启了第二次走出非洲之旅,这一次,他们能成功吗?
蒙戈湖位于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在距今1万年前就已经干涸了。但是,至少在距今2万年前,这里仍然水草丰美。1974年,澳大利亚考古学家在蒙戈湖发现了一件男性古人类化石,经鉴定属于现代智人。经过反复检测,他的生活年代被推到了距今4.5万年前。而且,在发现这件古人类化石的土壤层下面的沉积层中,还发现了一些人工制品,而那些沉积层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万年前。
这个年代数据震惊了考古学界,这说明蒙戈湖地区在距今6万—4.5万年前就有现代智人居住,这是非洲以外发现的现代智人化石中最古老的一个。考古学家在东南亚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找到的现代智人遗迹,都是距今4万多年前的。
人们立刻被一个问题难住了:从非洲东海岸到澳大利亚之间找到的现代智人,怎么会比澳大利亚的现代智人还年轻?
我们知道,澳大利亚大陆四周被海水包围,在几千万年之前这块大陆就不再与其他大陆有陆路相连了,动物群非常古老。所以,在这块大陆发现的古人类,必然是从其他大陆迁移过来的。可是考古学家在东南亚发现的现代智人,最古老的距今也只有4万年,而根据蒙戈湖人类化石分析,显然现代智人在距今约6万年前就到达了澳大利亚大陆。
难道现代智人从故乡非洲直接坐飞机来到了澳大利亚大陆?这当然是开玩笑,考古学家需要更合理的解释。他们通过研究各地原住民的基因寻找现代智人迁徙的线索。从基因分析看,在距今7万年前现代智人走出非洲的时刻,他们是从非洲的东北部海岸一带出发的。此外,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基因很复杂、很古老,和非洲黑人很接近,这说明他们的确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这些原住民很可能就是蒙戈湖那位古人类男性的后代。
在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的印度南部,考古学家发现,一些原住民的基因和澳大利亚原住民很相似。另外,印度洋安达曼岛上的原住民与非洲的布须曼人、俾格米人有许多共同特征:个子矮小、黑皮肤、浓密的卷发。这是因为安达曼岛相对孤立在海中,并没有受到后续其他部族的侵扰,基因上保留了更古老的状态。
基因研究还告诉世人,这一支最终到达澳大利亚大陆的现代智人,基本上只分布在印度洋沿岸和澳大利亚,并没有迁徙到大陆深处和太平洋沿岸。根据基因提供的信息,考古学家基本上可以描绘出现代智人走过的沿海路线:从非洲东北海岸出发,经过印度沿海,途经东南亚岛屿,终于到达了澳大利亚大陆,最后在距今3万年前又进入了本书上一章介绍的塔岛技术悲剧发生的岛屿。
现代智人并没有坐飞机到达澳大利亚,他们是沿着冰河时期的海岸“高速公路”迁徙的,所以沿途的许多现代智人遗址应该就在海岸线—冰河时代的海岸线而非现在的海岸线附近。冰期结束后,地球回暖,海平面大幅上升,淹没了许多沿海地区的古人类遗址,所以考古学家才没能发现那些更古老的遗址。
那么,这批海岸高速公路上的“暴走族”曾经到过中国吗?
基因研究的结果是:到过。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