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挥挥手,退了吧,我乏了。
是,老祖宗。
之后的几日,荣国府内,风平浪静。
但喜气的氛围却在与日俱增,府内四处门神、对联、挂牌都已焕然一新,来往小厮、丫鬟腰间系红,脚步轻快,忙碌中尽然有序。
二十七日这天,府内收到海疆信笺,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贾琏并未归府,并言事务繁忙,为无法赶上孩儿出生而向王熙凤致歉。
这下子,不仅老太太和网友没想到,他老子更是不敢置信。贾赦一杯盖咄在桌上,这小兔崽子,在想什么?不是他一直嚷嚷着要人捞他?
贾赦的疑惑显而易见,更让他皱眉的是,这事完全超出了他的预计。
老太太握着信纸,听贾政问:大哥与安国公可有知会过?
贾赦仰头,自然,当初琏儿进军卫所就说过,我可随时招琏儿回府。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盯住贾赦。
贾赦这才发觉自己说漏嘴了,他梗着脖颈,这不是本意只想操练操练那小兔崽子。谁知他现在在想什么!
老太太都想给他一拐棍,将信纸撂下,那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贾赦也不知道,尤其儿媳妇王熙凤看过来时,他眼神更想飘忽,这,这安国公与我有默契,他是不会强留琏儿。应当是琏哥儿自己的决定。
王熙凤一手抚着小腹,咬唇,一时恼又一时怨。只她一贯要强,最终道,既是二爷的决定,想来是有缘由的,反正只要他安好就行。
然而,她这话出,贾赦贾政老太太却都不吭声了。
因为都想到了他们当初的猜测:怕是,海疆不久要开战。
此时贾琏不归家的决定,更是让他们的猜测模糊中多了一分真。
否则,没道理,一直嚷嚷着要回府的贾琏,突然改变主意,尤其是除夕将至,他媳妇又怀了孩儿的情况下。
可到底是什么缘由,让他做下这个决定的呢?
总不会是,贾琏突然有了家国大义。这话说出来,大家都要脸红。
而此刻,千里之外的海疆,营寨
一人手握毛笔,刷刷写着什么。门外一人抱着一叠东西,推门进来,贾大人,这是新到的家书,一会儿要麻烦你给众袍泽分发一下。
这里的分发,还有帮忙念家书,并写回信这个步骤。
不过,贾琏如今职位也有提升,自有手下帮忙做这事。
贾大人贾琏,闻言抬头,点了点桌案旁,放下吧,等我将这份军需条誊毕。
好的,大人。
第62章 穿成贾母的第六十二天
要是这时候有贾府的人在, 必然对这个贾琏感到陌生。
此时的贾琏,续了须,人也粗犷了许多。他几笔将折子写好放在一边, 伸手拉了身边的绳索,叮铃一声,隔壁的小间进来一人, 看到贾琏桌案上的东西, 恭敬上前。
这一叠副本送去给陈都司, 这边的发下去, 另外刚来的书信也带回去。
来人应诺,有条不紊地搬运,显然是做惯了的。
而贾琏口中的陈都司, 也是熟人, 正是安国公世子陈清远。
只是,陈清远如今已经升任正四品都司,不仅是南下剿匪时所获军功,还有几次小规模倭寇来袭的战功。
所以说, 战时好升官。
就是贾琏,也从最初只负责给士兵读家书的小文书, 升任正五品守备, 归属陈清远, 如今做的是他最拿手的军需琐碎。
如果说当初被贾赦丢到军卫所, 贾琏是无限委屈, 之后随军剿匪, 入海疆, 即便是做的文书工作, 贾琏依然是迫不及待希望家里人能回心转意, 将他捞出去。
那么现在,他的心沉静了许多。
年初的一场倭寇侵袭,他本是随军打酱油,却没有料到在转去一处沿海小村庄时,偶遇一股寇匪。
以贾琏的身手,解决一个匪寇就很了不得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