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第42节(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所以,到了这一步,逻辑链就非常清楚了。射雕人不可能一个人跨越茫茫草原,他能摸到营帐附近,说明他所隶属的精锐部队离此处不远;他所隶属的精锐部队离此处不远,那单于就必然离此处不远。这个判断条理分明,严丝合缝,是只有熟稔匈奴内情的人才能察觉的细节。

“可是。”穆祺诧异道:“单于居然敢如此接近大军么?”

“不是不可能。”大将军道:“单于率领的必然是最顶尖的骑兵;这样的骑兵不会长久驻扎在一个地方,隔一段时间就会移动方位;只是知道骑兵‘在附近’,而不清楚具体的方位,那也没有什么意义。更何况,纵然有所发现,那骑兵行军速度极快,我们也未必追得上。”

他停了一停,又道:

“……再说,相比起匈奴军队的后方,可能对于单于来说,前线还要更安全一些呢。”

单于可以调动全草原的军队,但单于调动全草原的军队有点不太可能。没错,作为一个还算统一的政体,匈奴各部都有服从王庭贡献军队的义务;但因为冒顿以来遗留下的神经传统,单于根本不知道这些名义上被自己调动来的部队中会不会有什么内鬼;要是他亲儿子亲女儿亲侄子亲弟弟勾结了哪个外族强盛部落,乘着开会时给上面来上一箭,那大家就只有一起号天了。有鉴于此,一旦军队调动、人多眼杂,那单于最安全、最保险的的所在,居然是汉匈交战的前线——没错,匈奴人很可能打不赢汉军,但至少失败了之后,单于可以反手把他亲儿子亲女儿亲侄子亲弟弟拖下水先送一波,而不是脑门上插一根鸣镝独自去见长生天——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此,双方历年大规模作战,单于都是不惧弓矢、亲临一线;这不是因为匈奴贵人比大汉皇帝更有勇气胆略,而是因为双方都选择了最安全的指挥所。对于王庭高层来说,汉军的弩箭比后方的鸣镝要安全得多,这就是匈奴的地狱笑话。

大将军说得有点含糊,但穆祺仍然领会了这个意思。他忍不住长叹:

“……这就是制度的优势啊!”

这句话是真心实意的。没错,虽然大汉的封建帝制不是没有弊端,但孝文帝之后关中朝廷能顺利传承三代,仅平稳性上就实在吊打草原蛮夷太多;无论你怎么鄙夷黄老与儒家的保守封闭,人家现在宣扬的那套尊老孝亲、父子有序的思想就实在是最先进的思想;大汉超越匈奴,不仅仅是器物技术上的超越,更是文化与制度上的全面吊打;大汉皇帝至少不用整天担心太子拉拢将军敲自己脑门,在这一点上,刘家不但远胜漠北,更足以令李家羞愧难当。

这是一句毫无掺假的好话。可惜,在心中有暗病的人听来,再动人的好话也有难以言说的刺耳;所以老登立刻转过头来,向穆祺投射了冷冷的目光。

显而易见,在皇帝陛下觉醒出用眼发射斯派修姆光线的功能之前,这种眼刀对厚脸皮的角色毫无威慑。所以,陛下又移开了目光,平淡开口:

“仲——大将军方才说,如果不知道单于的方位,就算清楚双方距离,也是无可奈何?”

“不错。”大将军颔首:“单于不会没有预备,动作肯定会相当迅速。就算我们现在严刑拷打这个射雕手,也必定是来不及了。”

与匈奴人交战多年,长平侯已经太熟悉他们的伎俩了。他非常清楚,无论自己用什么样的酷刑拷问,这个射雕手都一定会咬牙死撑上至少两个时辰;两个时辰后约定返回的时间已过,单于军队立刻就会转移。等到汉军撬出情报星夜杀到,能抓住的恐怕只有骑兵丢下来的几匹病马,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原来如此。”王某平静道:“拷打情报是来不及了……那如果不需要拷打,直接就能找到单于军队的位置呢?”

大将军稍稍挑眉,终于露出了一点诧异的神色。而王某浑然不顾四面疑惑惊骇乃至愤怒的目光,向穆祺显露了一个微笑。

“其实有人是可以做到的,是不是?”

穆祺皱起了眉。

第62章

说实话, 王某这一次是真的太过分了一点。他现身以来,对大将军不恭不敬,无礼无耻, 是第一大罪状;不恭不敬后显露出这样狂妄自大、愚蠢无能的本质,则是第二大罪状——什么叫“有人可以做到”?谁可以做到?

草原上两军对垒, 最大的麻烦甚至都不是运筹帷幄克敌制胜, 而是怎么在这天苍苍野茫茫一望无涯的广漠草原上找到道路。没有标记、没有辨识物, 甚至没有明显的草木间替, 即使最老道、最敏锐的土著向导, 也难免会在这连绵起伏永无休止的草甸中迷失方向,更遑论人生地不熟的汉军——长久以来,汉军在草原上的行军都只能依赖几条相对固定的熟悉路线, 稍稍偏离就可能误入全军覆没的死地;在这种严酷的前提下,有人居然还敢鼓吹不用拷问情报, 就能直接找到单于的方位, 那岂非是漠视了朝廷数十年来在寻踪定位上所有的努力,妄图将军队置于孤注一掷的险境?

军中无戏言, 单单这一份狂妄自大, 他就该杀头!

不过, 大将军并未开口。而被王某有意无意睥睨的穆姓方士则沉默了片刻,抬头望向夜色昏沉的远处。

“我想。”穆姓方士慢慢道:“单于舍得派一个射雕手到这里来, 总不会只是看一看营帐的布置。不如先看看此人藏匿的马匹, 再做定夺。”

这同样是很合理的请求。即使在匈奴上层, 射雕手也是极为难得的顶级精锐,待遇丰厚、地位尊隆, 当然不会在简单的任务上随意轻掷;换言之,能搞明白射雕手此行的目的, 同样可以推论出单于的大致策略。

方才两发火焰各自击中两处,追寻轨迹并不困难,大将军左右顾盼,想叫几个人去把湖边昏迷的马匹拖到此处,却见人群中低声应诺,晃悠悠升起了一只手来——那是今天当值的哨兵,看到火光后狂奔出门检查现场,已经提前在水边看到了隐藏在草丛中的那匹马。虽然仓促一眼,分辨不出什么细节,但有的事情却是记忆犹新,到现在也不敢稍有遗忘。

“回,回大将军的话。”那哨兵小声道:“小人到湖边看过,那匈奴人的马驮着一口麻布口袋,口袋里都是死——死老鼠。”

死老鼠?

顶级精锐星夜突袭,哪怕背一袋火油预备放火都算说得过去,带一袋死老鼠纯属不知所谓;围聚的众人神色诧异,都有茫然不解的迷惑;火光摇曳之中,只有穆某人的神色微微一变,露出了一点诡异的神色。

他道:“老鼠?”

总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非常之奇怪了。确认了“死老鼠”几个字后,那位一开始还表现得相当正常的穆姓方士脸突然扭曲了起来;他不顾军中的礼制,居然强行挤到了大将军身边,在将军的耳侧嘀咕了几句莫名其妙的话。然后——然后大将军脸色也变了。他沉默片刻,环视左右,居然开口下令,让在场的士卒全部返回营地,各守本位,一个也不许外出!

诶不是,这正常吗?

营帐外刚刚有了这么大的变故,不大张旗鼓严厉追查也就罢了,居然还将士卒集体禁足,甚至不许外出查探,白白放过近在咫尺的重要情报;这样的举措大大违背常理,简直令高层军官亦错愕莫名、万难理喻。不过,军中纪律严苛,长平侯的威望又绝不容质疑,大家再诧异迷惑,亦只有默然听令,列队预备折返,最多只能向那个穆某人——明显能影响主将决策的穆某人投去一个古怪的眼神。

——然后,在他们众目睽睽之下,那穆某人又在将军耳边说了一句什么。于是,长平侯稍一踟蹰,下了一道更古怪的命令:

“让军医准备草木灰,今晚就要。”

所有士卒都被收拢入营地,各处都点燃了火把,重新派人严加把守、四散巡逻,夜色深沉,各处已经寂静一片,只能听见远处野狗低沉的吠叫;方才一番乱哄哄的莫名骚乱,仿佛已经悄然消弭无踪,再不留什么痕迹

亥时三刻,一个漆黑的人影靠近了营帐。他隔着栏杆向哨兵出示了令牌,并回答了当日的口令。早就接到指示的军官隔着木栏核对了令牌,命人打开栏杆,用火光照亮通道;黑影匆匆入内,被哨兵接引着绕过鹿角和门楼,走入一间小小的营帐——整个流程寂寂无声,除了开始的口令以外再无人答话,接引的哨兵们甚至刻意与黑影保持了距离,绝不接近他三尺以内。

虽然已入深夜,营帐中仍然是灯火通明。眼见黑影现于帐外,留守在后方的几人——从大将军、霍侍中、王某人,到两位郑姓郎君,全部都站了起来。不过,并没有人向前走上一步,大家只是站在原地,隔着中间的一道透明柔韧、近乎无有的什么“塑料”帘幕,眼巴巴望着外面。

黑影摇了摇头,并未出声。他脱下身上拢得严严实实的黑罩袍、头顶的兜帽,摘下手上的橡胶手套、紧绷在脸上的黑布口罩,将这些布料统统掷入营帐外熊熊燃烧的火盆;然后弯腰打开地下的木箱,取出各项用具,开始严格的消毒流程——先在衣裤及鞋面喷洒高锰酸钾溶液,再以含碘溶液清洗拉链及纽扣的缝隙,最后以酒精喷涂双手双臂,乃至于清洗面部;整套流程做完,他还要在门外静立五分钟,等待呼啸的寒风吹干所有的消毒药剂,然后才能长长叹气,掀开那张透明的帘幕。

他揉搓着被寒风吹得麻木的脸,只说了一句话:

“的确是一袋死老鼠,还有不少死了的兔子和土拨鼠。”

“死了的兔子和土拨鼠。”王某人重复道:“怎么死的?”

“肯定是病死的,因为尸体有明显的肿胀现象。”穆祺道:“当然,到底是什么病很难判断,毕竟我也没有条件做活检……不过,这至少可以证明,匈奴人绝对是有意要搞一波大的。”

什么叫“有意要搞一波大的”?在场所有人都是对匈奴的专家,非常清楚这些蛮夷的底细,晓得匈奴很喜欢在战前搞巫蛊诅咒,什么“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阻汉军”的玩意儿,多年来层出不穷;当然,如果仅仅搞点巫蛊诅咒,那大汉其实没什么资格鄙夷匈奴,毕竟长安天子匠心独运,在迷信癫狂上还要更胜一筹。可是——如果说可是——匈奴人搞这一套诅咒操作,并非出于简单的迷信,而是源于某种原始巫医的经验科学呢?

这就是所谓“有意搞一波大的”;而一旦证实了这一点,那整个事情的性质,可就完全变了。前者还可以说是迷信老登胡作非为,一不留神闯下了塌天大祸;而后者嘛——后者就只有一个评价了:

“通常来讲,草原上老鼠最常见的病症只有一个——鼠疫。”穆祺轻声道:“如果真是有意而为,那无异于蓄意向军队散播鼠疫——黑死病——甲号病——仅次于天花的顶级传染病——太疯狂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