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141章
顾闲带着两个外甥溜达回家,又与正在家里的两个外甥约好早起去搬食材,这才去煮了壶饮子去关怀最近格外忙碌的张居正。
没错,徐阶辞职后张居正更忙了。
主要是徐阶致仕归家后,李春芳这个继任者对自己的将来忧心忡忡。
他是靠着青词被嘉靖皇帝赏识一路越级提拔上来的,升得贼拉快,实干经验基本没有。就连进内阁这几年,他也是在里面充数的!
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快意时须早回头!
李春芳琢磨着自己当个三两年首辅就急流勇退,这个时期保证一切平平稳稳地运转下去最重要,什么改革、什么新政,他是决计不会碰的。
搞这些的人能有什么好下场?
陈以勤也是这么个想法,他倒不是想明哲保身,而是他本性如此,他更推崇中庸之道,认为改来改去反而容易出事。
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的就是煎小鱼最忌讳频繁翻面,翻着翻着鱼就散架了!
张居正在这种工作环境下,时常会生出几分孤独感来。
办事难,办实事更难。
上头不支持,下头不理解,他如今只能言辞恳切地不停上书、上书、上书,尝试着说服隆庆皇帝和李春芳他们动一动。
大动不行,小动也行!
如今国库空虚,来年军费都搞不来了,我们总得干点什么吧!
顾闲拎着饮子过来送温暖的时候,张居正就正在给一份长达两三千字的奏疏收尾。
重点其实只有一个,要整顿京师各营的吃空饷以及冒充孤老领取高额补助等问题,从富得流油的京师抠点钱给吃不上饭的边军。
没办法,别的地方没钱啊,他老家湖广那边刚发来紧急公文,今年好几个地方闹饥荒,还得当地官员张罗着救济呢。
但是查吃空饷和冒领补贴这种事办下来很得罪人,隆庆皇帝和李春芳他们估计都不想干,所以他要用两三千字来陈述此事的重要性以及办好这件事可以带来的好处。
简而言之,得哄得他们答应,他才能去落实。
见张居正写得认真,顾闲狗狗祟祟地凑过去想瞅他写的啥。
张居正把新鲜出炉的奏疏挪到旁边,说道:“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你不晓得吗?”
这小子要是个嘴巴严的,奏疏给他看看也无妨,关键是他嘴巴不严!
顾闲咕哝:“小气!”
他又不是非看不可!
那么多字,狗都不看!
见张居正神色有些疲惫,顾闲麻溜给他倒了杯秋季饮子,拉了张椅子坐到旁边开始讲养生道理:该休息的时候就该休息,不要把工作带回家!您知道您这种偷偷加班的行为叫什么吗?叫工贼!
对于这些自己到京师后新想起来的词儿,顾闲使用得十分顺口,张口就来。
张居正:“……”
有这么个小子在旁边吵
下写给王世贞的信。
前天张居正就是问了这么一句话,而后才去劝诫王世贞的。
不好,又给姐夫和老师的反目成仇添砖加瓦了!
顾闲马上帮王世贞解释起来:“没有的事,不是老师教的,是我自己从别处听来的。许多人不都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嘛,都是一个意思!”
不等张居正骂人,顾闲自己就叭叭起来,让张居正可别再写信说王世贞了,今天早上他看到王世贞时,老王脸色那叫一个臭。
再这么说他,你们的同年情谊摇摇欲坠!
顾闲又把王世贞的解释学给张居正听,说人家这是同好托付心中挚爱的珍宝,绝对不是俗气透顶的钱财交易。
张居正听了不置可否。
王世贞闲住在家还没事,起复为官就得谨言慎行,价值过高的东西能不收就不收。
尤其王世贞现在还被安排在京师当京官。
雅贿也是贿。
张居正道:“你老师倒是看重你,连我写给他的信都直接给你看。”
顾闲骄傲地说:“那是自然,我可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且还是他未来女婿!”
张居正对顾闲说的“最喜欢”持怀疑态度。不过想想王世贞都要把女儿嫁给他了,估计是挺喜欢的。
还没入朝就整天对着他们姐夫、岳父地叫,并且与京中勋贵往来甚密,估摸着等考中了进士这小子会成为御史们的重点盯梢对象。
再想想他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的性格……
算了,现在琢磨着怎么安排这小子还有点早,等他考上了再说吧。
听顾闲力邀自己明儿去吃现做的鲜肉月饼,张居正道:“你也别整日呼朋唤友去国子监吃吃喝喝,叫旁人知道了得弹劾你老师。”
顾闲道:“这是给优秀生员的嘉奖,又没多花朝廷的钱,御史弹劾我老师做什么!”他埋怨完了,又冒出个新主意,“要不等我考上了进士就去选考科道官,这样我也能当御史挑刺骂人去,这个我擅长!”
朝廷给新科进士授官可不是凭空授予的,你得自己选择参加各种选拔考试,顺便在场外活动活动。
想当言官的就去选考科道官,有可能被分配到六科(对应六部的监察机构)或者都察院。
想去翰林院就参加馆选,这个只有三十个名额,目前二甲三甲都可以参加(一甲直接入翰林)。
还有去六部当主事的,去地方上当个知县的,全都要通过吏部组织的相关考试才能授官。
比起进士这块敲门砖,这些选拔考试才是决定官员未来路线的重要转折点。
像王世贞没有参加馆选入翰林院,一般就很难混进翰林官的转迁途径,基本得去地方上打转个十年二十年才有机会回来(前提是十年八年后朝中还有人提携你)。
这次能空降国子祭酒的职位,纯粹是名单上没别人让徐阶以及隆庆皇帝想选。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