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154章
十天长假看起来很长,实际上……刚过完元宵顾闲就被王世贞抓去审稿。
没办法,《新风》的正月刊还得出,而且作为辞旧迎新的一个月,稿件的选择还要分外上心。
想想看吧,新的一年,你第一本都不吸引人,怎么吸引旁人掏那么大一笔钱续订!
经过一整年的发酵,《新风》这个平台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运作成本并不算太高。可如果有机会的话,谁会嫌弃钱多名气大?
顾闲看着堆得跟山那么高的、来自天南海北的稿件,开始嘀咕:“怎么刚过完年就这么多稿子?这都是谁干的好事?”
王世贞听他在那里咕哝,不由冷笑一声,说道:“你说是谁干的好事?”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小子年前给每个以前通过信的人都写了信,热情地送去了今年新拟的年夜饭菜谱。
他还在信中表示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这时候马上把自己写的或者自己看好的稿子寄送过来,说不定能赶上新春档,多有意义!
最重要的是,去年年底这小子还汇总了精华文章、年度大事纪、精彩读者来信以及各方来稿统计,印了一本特刊回馈老客户以及曾经组织当地读书人来稿的地区官署。
来年订阅新刊,你还免费获得特刊,赶紧掏出你的钱袋子来订阅吧!
顾闲这本特刊十分歹毒,列了好几个排行榜,比如两京十三省来稿排名。
如果你是广东道一把手,拿到特刊一看,自己治理的地方排倒数了?!
那你睡得着觉吗?
你肯定睡不着的对吧!
甭管是什么榜,只要有一个榜单摆在那里,这世上就没有人愿意当倒数第一。
更别提还有话题榜(年度引起最多辩论、吸引最多读者来信的话题)、精华榜(评选出各省年度最佳文章)等等进一步细分的榜单。
顾闲想法一套又一套,王世贞这么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都有点跟不上。不过既然这小子提出了主意后能落实下去,王世贞便由着他折腾了。
前有顾闲自己写信殷殷催促,后又特刊在前面吊着,来稿能不多吗?
送到这边的稿件都是国子监动员大批勤工俭学生员进行交叉筛选后留下来的,算上没过审的文章就更多了!
王世贞冷哼:“自己弄出来的活自己干。”
顾闲也哼回去:“干就干,平时也没少干。”
师徒俩便加班加点埋首书堆,争取假期一结束就能把这一期《新风》下印。
顾闲连张居正家都不回了,直接把被子往王世贞值夜时睡觉的地方一躺,累了就睡个天昏地暗。
忙碌归忙碌,顾闲还是很喜欢这种状态的。
王世贞是一个相对开明的老师,不会因为他年纪小就说出“你们年轻人懂什么”这种话,许多事也能放手让他去干。
如果换个真正的老古板,顾闲可能拜师没几天就连夜跑回
名——乃至于长相问题,就有可能把你的名字给调前或者调后。
八股文而已,差距能有多大?
所以如今庶吉士选拔只要你榜上有名就可以考,不拘你是进士还是同进士。
王世贞道:“你年纪还小,便是考个同进士也没问题,到时候报名参加馆选就好。”
王世贞那时候是心高气傲,不想认自己不喜欢的夏言为师,现在朝政比那会儿清明许多,他便为顾闲规划好了更好走的路。
自己已经栽过跟头的地方,没必要再叫后辈再栽一遍。
顾闲听王世贞讲的好像区区科举和馆选已经跟探囊取物似的,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太不自信了。
等送走王世贞后顾家人关起门来一讨论,才发现不是他不自信,而是王世贞自己考得太顺了。
顾闲有点怀疑要是自己没考上,王世贞是不是真的会嫌丢脸把自己逐出师门。
可恶,这下不得不认真备考了。
不过好不容易回到家,这不得趁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多吃点好吃的吗?顾闲这么一琢磨,开始去街上寻摸今天吃什么。
第二天又愉快地去县学祸害同县学子。
上一届科举县学大丰收,周教谕的指标已经完成了,愈发地没有工作压力,顾闲过来时他又在慢悠悠地喝茶。
手边甚至还有本看到一半的《小说月刊》。
顾闲:?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