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女圣人道。
“一是先筛选。对于还在守选期的进士,让他们自行选择是继续等待吏部铨选,还是选择回乡建塾推广纸扎明器,前者无官职无俸禄,后者是九品小吏有俸禄。这是第一道筛选,还有第二道筛选,愿意领职领俸的进士要先在长安、洛阳等地的义塾学半年的手艺,能坚持下来的,大半不会怠政。”孟青说。
“有一就有二,二呢?”女圣人问。
“二是赋体面。民妇出生在苏州吴县,嫁给杜长史的二兄之后,才知苏州州府学的学子全部来自官宦之家,农家学子压根没资格进去求学。苏州是上州,是漕运发达之地,不是蛮荒之地,这里的州府学尚且如此,旁处估计也没什么差别。农家之子、乡绅之子和贫寒小吏的子孙,因家无藏书,宝贵的年华和远大的抱负都消磨在抄书的字里行间,渐渐消磨了斗志。如果圣人愿意赠出一部分书的手抄本,聚在长安的学子愿意慷慨舍墨誊抄,掌管义塾的小吏回乡时能带走几箱书,回乡后挨着义塾建个官学教书育人,想来是极有体面的。”孟青说,“义塾每年的盈利也可以分出一部分用以买书,朝廷也可赐书。经年后,大唐的各个州都会有一个藏书丰富的书馆,天下寒士有书可读,书籍藏于世家的盛况也结束了。”
“好!果真是个智囊!”女圣人大笑几声,“可还有三?”
“三就是监督,朝廷有完善的制度,民妇不敢指手画脚。”孟青说。
“怀州的水情你怎么看?”女圣人突然变了话题。
“这……”孟青怔愣,一时回不过神。
“杜长史应该已经去怀州就任了,这个调令在半年前就下达了,你们没商议过如何应对今年的水患?”女圣人问。
还真没有,但孟青不能说,她脑中念头飞转,额间沁出细汗。
“罢了,不为难你了,这是朝堂百官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女圣人放弃了。
“不,民妇有一计。”孟青一时激动,嗓门大了起来,“北民南迁,因黄河改道和河道干涸导致的失地百姓可以南迁。”
“这岂不是要放弃怀州的一部分田地?百姓迁走了,谁来种地?”女官出声,“何况故土难离,怀州的百姓愿意远离故土
吗?”
“这是保底的一招,真正到了保不住田地的那一天,只能保住百姓的命。”孟青回答,“至于后者,这是当地官员和乡长、里长要操心的事。”
“传吾旨意,封孟娘子为吴郡郡君,推恩其父母,可穿绢帛衣裳,出行可乘马车。”珠帘后猛地响起一道声音。
孟青一惊,随后大喜,她伏身重重磕头,“民妇谢过圣人,圣人千岁千岁千千岁。”
“起吧。”珠帘后响起笑音,“吾把怀州的水道交给你和杜长史了,用心去治理。”
“是!”孟青应下。
“郡君,请起吧。”女官弯腰搀扶,“天要黑了,我送您出宫。”
孟青站起来,她走了几步,又驻足回头看向珠幕后的人影。
“郡君?”女官出声提醒。
“圣人,民妇能见您一面吗?”孟青语含祈求。
“上前来。”
孟青快步上前,距离拉近,她又不由自主地慢下步子,珠帘后的人影越来越清晰,她能看见金簪映着火光闪烁的光彩。
一步,两步,三步,孟青抖着手拨开珠帘,对上一双含笑的眸子。
“你哭什么?”
孟青不答,她后退一步,屈膝跪在珠帘前伏地长拜。
孟青拜见女皇陛下。
〓作者有话说〓
明晚见
第167章·第一百六十七章xhwx6\.c\om(xh/wx/6.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