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陆家虽被抓,可贴满全城的告示意味着现在的陆绥安还在逃匿中, 至少他现在还是安全的,而二皇子亦安然无恙,便是到了最差的地步,只要有这二人在,便不是最坏的结局。
沈安宁迅速在脑海中分析着现在局势的同时,远处数十位禁军威严赫赫,已将整个沈家全部团团围住,沈家老宅里头皆是些幼小孩童,或是些羸弱书生女眷之流,何曾见到过这等凶险场面,自是各个战战兢兢,惶惶不安,不过,许是沈安宁提前部署,或是提前预设到了,沈安宁周身几位侍女倒还算稳得住,一个个立马将那些学子们全部护在了身后,撑起了柔弱却挺拔的身姿。
而她们最前方的沈安宁至始至终连个眉眼都不曾错乱分毫,一直待袁世荆走到了跟前,这才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开口道:“陆家之事与我沈家已无任何关系,早在年前,我已同他们陆家桥归桥,路归路了,袁将军,便是朝廷下达的乃是株连九族之罪,也没有任何一条律法能够株连到前妻一族吧,何况,陛下何曾下旨要株连陆家九族。”
话说沈安宁面不改色的是说着,话一落,当场拿出了那一纸和离之书甩到了袁世荆身前。
袁世荆一怔,他显然没想到这个沈氏竟已同陆绥安和离了。
再一抬眼,只见满院的学子赫然立在院子中央,其中半数岌岌无名,半数竟全部都是满京权贵之子,一眼望去皆有些眼熟,再抬眼扫视一圈,只见满院学子们前方立着的赫然是两位古道仙风的老先生,一男一女,皆穿戴朴素,却气质出尘,便是到了此时此刻,眼里却毫无慌乱,反倒是泰然处之,饶是武将出生的袁世荆也早已听闻了那两位举世无双的大儒先生莅临沈家老宅一事的传闻,这件事情在日前闹得沸沸扬扬,天下读书人何人不知何人不晓,这两位虽无功名,亦无一官半职,可半数朝堂的官员,半壁江山的读书人赫然将其奉为神明,若将这二位得罪了,他日天下的笔杆子会将他屠尽了去吧,这二人虽浑身轻飘飘的,可其分量却丝毫不亚于朝堂上任何一位官场泰斗啊。
再一看,竟又见那位沈氏身后的婢女们其中一人手中捧着一身诰命服,三品淑人的身份虽不足为惧,却也足以令人止住所有冒犯的脚步,而另外一个婢女手中捧着的赫然乃是沈氏一族先祖的排位,为首的便是已入太庙的沈老首辅沈仲的牌位,看到这块牌位,看到沈家这厚重门楣的那一瞬间,袁世荆头皮阵阵发麻了起来。
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里是沈府,不是陆府。
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沈家的那些厉害先辈虽早已不在,可其影响力依然赫然在列。
他一瞬间收起了方才的轻视之心,又看了看眼前的年轻妇人,思索片刻便道:“既如此,那夫人今日便不在本官的缉拿名单之内,不过,罪犯潜逃,现不知藏身何处,夫人虽同逆贼和离,却到底脱不了干系,今日人虽不能动,可这沈府本官还是得一搜到底。”
袁世荆同沈府无冤无仇,又乃是二房陆景怀的旧部,到底心情复杂,再加上他心中觉得区区一个妇人,掀不起多少大浪,不足为惧,便退了半步。
沈安宁自然没有阻拦的道理,大大方方道:“请!”
“给我搜!”
于是,当日袁世荆将沈家老宅搜了个底朝天,自是无功而返。
而因那一纸和离书,沈安宁到底逃过一劫。
待官兵散去后,很快,沈家又再度恢复了短暂的平静,可平静下,却到底再无安宁。
看着手中这一纸早已备下的和离书,当初她心心念念而不得的和离书,如今却助她躲过一劫。
所以,今日之局面,是否早在陆绥安的预料之中呢?
包括今日沈家之种种,陆家之种种呢?
前世,发生了那么大的逆案,她都浑然不觉,便代表当年那场祸乱甚至都不曾波及到陆家便早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