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第112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曲花间也部署好渔湖的一切,稍作休整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京都方向出发。

水榭外,一队装满行李的马车静静停靠在路中间,只等着主人出门来便可以出发。

红砖铺设的宽阔道路足以容纳六辆马车并排同行,此时却人满为患,路过此处的车马根本无法通行。

曲花间和家人以及随行的其他人一同走出曲府,见到的便是这番场面。

渔湖大街上人头攒动,县里县外的百姓天不亮就到了此处,翘首以盼。

“出来了!大人出来了!”

离曲府最近的百姓见到人出来,兴奋高呼,很快这个消息就顺着人流往远处传去。

这些人都是来给曲花间送行的。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叫他们知晓曲花间会在今天离开渔湖,并且大概是不会再回来了。

渔湖县的百姓都是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流民,昔日家乡遭遇灾祸,流离失所,是曲大人救了他们。

给了他们粮食度过灾荒,还让他们有了赖以生存的田地,建设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这么多年来,来到这里的百姓没有冻死饿死过一人,也没有受过欺压委屈。

渔湖县美好得像是诗文里的世外桃源。

这些东西是谁给他们的,百姓们再清楚不过。

曲大人于他们,是东家,是镇长,亦是再生父母。

如今他要走,百姓都知道他是奔前程去了,说不定以后还会当皇帝。

百姓不敢阻拦,但求相送一程,他们带着家中最拿得出手的礼品,想要送给曲大人。

可任凭大家苦苦劝说,曲大人手下的人都不松口,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下这些礼物。

几位在百姓当中很有名望的乡长被选为代表,从人群中走出来,拱手朝曲花间行礼。

“大人,听闻您要离开渔湖去往京城,从此山高路远怕是再不得相见,还请大人收下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吧。”

曲花间看着这一张张朴实的面孔,有些感动。

自己这多年来的经营,终究还是值得的。

但他还是婉言拒绝了乡长,“乡亲们这份心意曲某领了,但东西就不拿了,路途遥远,行李太多也是不便。”

“大人就收下吧,不说全部收下,好歹将这些瓜果带上,不值当什么,路上垫垫肚子也是好的。”

几位乡长面色恳切,连连劝说,曲花间拗不过,最后只好象征性地收了些瓜果吃食,稍微贵重些的都拒绝了。

启程的时候,水泄不通的人群自发让出道路,供曲家的车马前行。

百姓们站在路旁,有的面露不舍,有的眼里噙着泪水,也有人在众人看过去的时候轻轻挥手告别。

不知是谁起的头,人们陆陆续续跪下来,顷刻间宽阔的道路上便跪倒了一片。

“大人慢走啊!”

“大人一路平安!”

“祝大人前程似锦!”

“将军,您也保重。”

“学生恭送夫子。”

除了曲花间,人群中也有跟同行其他人告别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和曲花间走到一起的,也都是些深受百姓爱戴的良善之辈。

曲花间素来喜欢骑马赶路,此时却拉着穆酒躲在马车里,不肯露面。

不光是渔湖县的百姓们舍不得他,曲花间自己也舍不得这里。

除了青岱县,他在渔湖县待的时间是最长的,这里还是他亲手建设而成,感情自然是不一般。

前来相送的百姓,虽不是都认识,但大多都是熟面孔,如今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如何不叫人不舍。

曲酌和祖父单独坐在另一辆马车里面,他掀开车帘,看着外头的百姓冲父亲依依惜别,下心有些感触。

十里长街,百姓自发泪别,从古至今,有几人能做到?

而这人,竟是自己的父亲,虽无血缘关系,但他早已将两位父亲看做亲爹,也暗自发誓,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强大,温柔,照拂苍生。

车队行进得并不快,但从水榭到城门口也不过两刻钟的功夫。

原以为出了城便能加快速度,没想到城外官道上也依旧人山人海。

时值初冬,地里的庄稼早就收成了,百姓们没有挡路,俱都站在道路两旁的旱地里。

田地的主人也顾不得旁人将他们的田地踩紧实了不好翻耕,混在人群里目送着车队离开。

一直到车队走出了板栗村的地界,才总算没有了前来相送的百姓,赶车的杂役们连忙加快了速度。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