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107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到伙伴们重新燃起的斗志,苏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分歧和困难是存在的,但她们想要共同走下去的意愿,同样强烈。

在又一次深入讨论了数个夜晚,甚至咨询了学校的创业指导老师和一位做企业管理的校友后,一个关于“403实验室”未来的初步方案逐渐清晰:

四人核心团队暂时保持现有股权比例不变,但一致同意,在未来引入关键员工或职业经理人时,共同稀释部分股份设立期权池,以激励团队。

尽快注册成立正式的公司,设立董事会,四人均为董事。重大事项需至少三人同意方可执行。

在几人出国前,全力物色一位靠谱的运营经理,负责日常的行政、财务、客服、仓储物流等事务,向核心团队汇报。

同时,招聘一名研发助理,在国内配合赵琳进行实验和品控工作。

全面推行在线项目管理工具,建立严格的文件管理和版本控制制度。

固定每周日晚上进行核心团队视频会议。

每年年底共同制定下一年度的产品规划、营销计划和财务预算,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

这个方案并非完美,执行过程中必然还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它为迷茫中的四人指明了一条可以共同努力的道路。

决议初步达成的那个晚上,四个女孩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散去。

她们一起离开了科技园的办公室,走到了大学城旁边她们常去的那家小咖啡馆,坐在了熟悉的靠窗位置。

窗外华灯初上,学生们三五成群,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她们看着彼此,仿佛又回到了大三那个为洁面乳配方争得面红耳赤,又为一次成功测试雀跃不已的夜晚。

“真快啊,”陈欣搅动着杯子里的咖啡,感慨道,“感觉昨天我们还在宿舍里,用晓晓的小电锅煮泡面,讨论着要不要试试做手工皂呢。”

“是啊,”孙薇笑了,“那时候哪想到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还能为要不要继续把公司开下去而‘烦恼’。”

赵琳的嘴角也难得地勾起一抹温柔的弧度:“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苏晓看着她们,灯光在她眼中映出温暖的光点:“不管未来我们在哪里,403实验室永远是我们四个人的。

它不只是一个品牌,一家公司,它是我们青春里最疯狂、最勇敢、也最珍贵的证明。”

“没错!”孙薇举起咖啡杯,“为了我们的403,也为了我们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未来!”

“为了更好的我们,和更好的403!”陈欣积极响应。

赵琳也举起了杯子。

苏晓看着伙伴们,心中充满了力量。前路未知,挑战重重,但她们拥有彼此的信赖,拥有共同的梦想,也拥有了面对变化的勇气和智慧。

“干杯!”

四只咖啡杯轻轻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如同一个郑重的承诺。

第177章 继续深造

决议既定,行动便雷厉风行地展开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四个女孩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在准备出国事宜的间隙,全力投入到“403实验室”的架构重组和团队搭建中。

在学校的创业指导中心和一位相熟的企业家校友的引荐下,她们面试了多位候选人。

最终选定了一位有着快消品行业多年运营经验、性格沉稳细致的女士周韵,作为公司的运营经理。

周韵年近四十,对这几个年轻女孩的创业故事颇为欣赏,也对“403”的品牌理念很有认同感,愿意在她们出国期间挑起日常运营的重担。

也有她来招聘403的各个岗位的员工,完成公司框架的搭建。

同时,她们也招聘了一名化学专业刚毕业的本科生小王,作为研发助理。

由赵琳几人远程进行系统和严格的培训,负责国内日常的实验室数据监测、样品测试以及与代工厂的技术对接。

公司的法律主体正式确立,股权结构和远程协作章程经过反复推敲和专业律师的审核后。

白纸黑字地落定,成为了维系这个分散团队的最坚实的制度保障。

忙完这一切,离别的日子也悄然来临。

机场的送行,充满了不舍与期待,四个女孩用力地拥抱彼此,没有太多伤感的话语,眼神交汇间,是对彼此的信任和对未来的笃定。

“国内就交给你们了,周姐,小王,辛苦了!”几人与留守的团队成员郑重握手。

“放心吧,苏总,赵总,孙总,陈总,”周韵微笑着,语气沉稳,“我们会守好大本营,等你们学成归来,带领403飞得更高。”

带着家人的嘱托、伙伴的期待和对未知学业的憧憬,四人分别登上了飞往不同国度的航班。

一段全新的、充满挑战的异地协作与个人成长的篇章,就此拉开序幕。

最初的几个月,无疑是混乱且充满挑战的。

尽管事先制定了看似完美的协作流程,但现实的骨感远超想象。

苏晓和孙薇在美国的理工学院,立刻被淹没在繁重的课程、无尽的实验报告和苛刻的导师项目中。

化学工程的深度远超本科阶段,她常常在实验室熬到深夜,回到宿舍已是筋疲力尽。

与国内有12-13小时的时差,固定的每周团队视频会议,对她们而言常常是在凌晨时分,有时顶着困意参加,脑子却像一团浆糊。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