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小鱼山这景区不大,矮矮的山,却能俯瞰青岛的城景。

白天正好,冬季的阳光晴好,红顶的房子一片一片,再往远处看看就是一片海水,天水交接,五四广场,奥帆中心……

“和厦门的红顶房子好像。”陈意安扶着栏杆感叹,她深深地呼吸一口清爽的海风,心情没来由地变好,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和广阔的风景,最让人放松愉悦。

“历史文化背景不一样,”霍清澜和她并肩站在栏杆处吹风,冬天的风是冷的,多亏有太阳,“青岛有德国日本的占领历史,所以有很多欧洲建筑风格,前几年有一家网站营销这边的用词是东方小瑞士。”

历史课本上鲜少介绍这些。

陈意安很感兴趣,霍清澜也就挑拣了几句讲讲。

旁边一些拍照的大爷也听的津津有味,还时不时补充几句。

陈意安抱着胳膊站在他旁边,注意力就放在了霍清澜的身上。

虽然公司里常常能听得到对新boss的抱怨,大多都是:苛政、完美主义者、加班狂魔、要求极其严格、很不好沟通。

她想,才不是呢。

大概是因为她见过私下的霍清澜,他是有温度的。

也不会那么冷冰冰。

而且特别厉害。

四点一到的时候,霍清澜便开车带她去了琴屿路,这边是热门旅行景点,但天寒地冻反而没多少人。

也不太好停车,霍清澜随便停了个路边。

她在马路上张望。

窄窄的巷子胡同,路边不少摊贩卖些海螺贝壳,还有烤红薯之类的。

等着霍清澜停车有点凉,她忘了带手套,捧在嘴边呼气取暖。

没三两分钟,霍清澜递过来一杯热梨汤,路边买的。

手里一下子就热了,清甜温暖。

她和霍清澜沿着琴屿路慢慢走,她时而停下手机拍一张照,霍清澜不知道,他双手插袋走在前面。

镜头虚焦了,他的背影模糊,却依旧颀长高挑,优越十足。

陈意安脑子里冒出来不少点子。

她很积极的参与这次工作。

琴屿路的风很温和,海浪撞击岩石的声音此起彼伏,两人无言地向前走,栈桥那儿人就多了,情景也更为浪漫。

无数的海鸥在空中翻飞盘旋,海鸥的鸣叫、远处轮船的汽笛、层层叠叠的海浪声交错,这种纯粹的声音令人无比放松。

有游客在拍照,喂海鸥,一把面包撒下去,海鸥一股脑飞来又四散。

“喂么?”霍清澜双手插袋,看到陈意安一直在看海鸥。

“一块钱一袋。”卖面包的大妈说。

陈意安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